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关于肠套叠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临床上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一、病因
1.饮食改变:在婴儿期,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肠道可能无法立即适应这种改变,导致肠功能紊乱,从而可能引发肠套叠。
2.病毒感染:肠道病毒和腺病毒等感染可能导致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进而促进肠套叠的形成。
3.肠道新生物:如肠息肉、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以及癌肿等,这些肠道新生物可能影响肠管的蠕动节律,从而成为引起肠套叠的诱导点。
4.肠道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或寄生虫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也可能导致肠套叠。
5.手术与外伤:手术操作和外伤有时可能诱发肠套叠,如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及胃肠吻合术后可能出现空肠胃套叠等。
二、发病机制
肠套叠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例如,婴幼儿期回盲部游离性大,回盲瓣过于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这些解剖特点加上该区域淋巴组织的丰富性,容易受到炎症和食物刺激,从而引发充血、水肿、肥厚等变化。肠蠕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另外,肠道功能的不完善也是肠套叠发生的重要因素。若在胃肠功能发育不健全的时候,过早添加辅食或卫生意识差,容易引起肠道感染,从而导致肠套叠的发生。
肠套叠一旦发生,会造成患儿完全或不全肠梗阻,最严重的后果是套入的肠管发生缺血性坏死,最后导致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对于肠套叠的预防和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如有疑虑或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
-
肠套叠的症状
肠套叠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一般在六个月到三十六个月的孩子身上发生比较多,并且男童的发病率比女童的发病率要高。肠套叠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原发性肠套叠和继发性肠套叠。病因有可能是肠道蠕动节律紊乱导致,也有... 详细»
-
-
肠套叠痛吗
肠套叠是有可能会发生疼痛的,无论成人和小孩,肠套叠的临床表现90%的患者会出现腹痛的不适。一般情况下为阵发性出现,可以持续数分钟,间隔10到20分钟。并且还有可能会出现呕吐的表现,对于血便一般情况下典... 详细»
-
-
肠套叠的饮食
肠套叠属于肠胃道疾病,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常有腹痛、呕吐、便血、腹部包块等症状,肠胃道疾病要特别注重饮食,胡吃胡喝,或没有规律的饮食都有可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所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