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梅卫义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在节律、频率或传导系统上出现异常,导致心跳不规则或过快、过慢等症状。然而,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存在以下一些误区:
1. 心律失常只影响老年人:实际上,心律失常并不仅限于老年人。心律失常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包括婴儿、儿童和年轻人。虽然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慢性疾病等可能更容易患上心律失常,但年龄并不是唯一因素。
2. 心律失常不需要治疗:尽管某些心律失常可能是暂时性的,但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医疗干预。如果不及时治疗,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栓、中风、心脏衰竭等并发症。
3. 心律失常都是严重的:虽然心律失常有些可以是严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需要紧急治疗。有些心律失常可能只是轻微或短暂的,不会对生命造成直接威胁。
4. 心律失常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解决:虽然精神因素如压力、焦虑等可能影响心律,但心律失常通常是实际心脏结构或功能问题的结果。调整心态可以帮助缓解一些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治愈心律失常。
5. 心律失常可以通过自我诊断:虽然某些人可能能够识别自己的不规则心跳或心悸感,但心律失常的确诊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自行诊断和自行治疗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延误治疗时机。
总体来说,对心律失常的误区主要集中在认为只影响老年人、不需要治疗、都是严重的、可以通过调整心态解决和可以进行自我诊断。正确的认识是心律失常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且通常需要医生的确切诊断和治疗。对于心律失常症状的出现,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
-
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简单的说,这种情况是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导致的心脏冲动异常。在生活中,会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在病发时患者常常有晕厥、气短、心慌、头晕头痛等症状表现,不... 详细»
-
-
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通常来说是指心脏活动的起源和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异常。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疾病一组重要的疾病。它的发病形式多样,不仅会单独发病,还会与其他心血管疾病伴发。心律失常严重的会导致体内血流流... 详细»
-
-
心律失常的饮食
心律失常是现代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心律失常通常是指心脏的搏动的频率或者节律出现异常。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是心律失常的易发人群。在临床表现上,心律失常一般有心悸,以及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供血不足症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