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心理科
精神障碍是一类涉及情绪、心理和行为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1.抑郁症: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缓解抑郁症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如口干、失眠、性功能障碍等。
2.焦虑症:常用的抗焦虑药包括劳拉西泮片、奥沙西泮片、地西泮片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焦虑症状,但也存在成瘾性和戒断反应的风险。
3.精神分裂症: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包括盐酸氯丙嗪片、阿立哌唑口服溶液、氯氮平片等,这些药物可以控制幻觉、妄想等症状,但也可能引起副作用,如体重增加、运动障碍等。
4.双相情感障碍:比如碳酸锂片、拉莫三嗪片、奥氮平片等,这些药物可以调节情绪波动,预防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发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需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是个体化和综合性的,药物治疗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按时服药,并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
-
精神障碍诊断
精神障碍诊断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等信息,对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精神障碍进行判断的过程。进行精神障碍诊断时,医生通常会采用临床观察、心理评估、实验室检查等方式。1、临床观察:医生通过与患者的交... 详细»
-
-
严重精神障碍
严重精神障碍是一种持续且严重影响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精神障碍的症状可以包括幻觉、妄想、丧失现实感、情感波动剧烈、自我忧虑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详细»
-
-
精神障碍的饮食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这种疾病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调整饮食对疾病的恢复也有一定的效果,平时可以吃一些有助于缓解疲劳,凝神作用... 详细»
-
-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是指由于长期使用或滥用各种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一系列精神和行为问题。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焦虑、抑郁、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