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海洋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管外科
血栓性静脉炎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下面就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一、发生机制:
1.长时间的床位休息或固定造成深静脉血流减缓,促使血液在血管内部凝结形成血栓。
2.在手术过程中,创伤性损伤以及术后的疼痛及肿胀导致血管壁受损,从而引发血栓形成。
3.手术时使用一些药物例如止血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以及长时间卧床不动等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二、危险因素:
1.高龄患者:年龄增加导致静脉壁弹性降低,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
2.肥胖患者:肥胖导致体内脂肪组织过多,增加血液循环阻力,易于形成血栓。
3.多种慢性疾病患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糖和血脂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4.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凝固障碍:一些人体内由于遗传或其他疾病导致凝血机制异常,易于形成血栓。
术后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尽早活动,包括缓慢的行走和腿部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
-
静脉炎分类
对于静脉炎的分类有:1,创伤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是由创伤部位沿着静脉走行出现的紫红色血管,在触摸时有明显痛感出现。2,静脉淤血引起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由静脉曲张引起的静脉淤血的出现。3,游走性血栓性... 详细»
-
-
静脉炎的症状
静脉炎患者静脉炎多发生于四肢,也称为四肢血栓性静脉炎,四肢皮肤容易出现溃烂,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容易引发营养障碍性改变,休息时症状得以缓解,多数患者皮肤呈暗红色,严重的呈紫色,行动时有明显痛感。 详细»
-
-
如何确诊静脉炎
确诊静脉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检查结果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过静脉注射、输液等操作,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相关疾病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