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是指肝脏炎症持续存在的状态。以下是关于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的一些信息:
1. 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等。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肝功能衰竭等症状。
2. 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HBV标志物检测、HBV-DNA定量检测等结果来判断是否处于活动期。
3. 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和肝保护治疗。抗病毒治疗可以通过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繁殖,减少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肝保护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肝保护药品,如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来保护肝脏功能,减轻肝脏的负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遵循科学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戒酒戒烟,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等。
总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建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相关文章
-

-
肝炎弥漫性病变肝炎
肝炎弥漫性病变肝炎一般指肝弥漫性病变。肝弥漫性病变是指肝脏组织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一种表现,主要为肝脏组织的广泛性、非局限性的病理改变。肝弥漫性病变可能与代谢异常、炎症、寄生虫感染、淤血性疾病、肝硬化等原...
详细»
-

-
肝炎检查
肝炎作为一种传染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控制还容易形成肝硬化,威胁生命。能及早的进行肝炎的临床检查,明确病因确诊病情,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就能够提高生存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详细»
-

-
肝炎如何传染
肝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一般会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垂直传播、食物和饮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医疗手术和操作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1.血液传播: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例如...
详细»
-

-
肝炎怎么判断
肝炎是肝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可有多种因素引起,如自身免疫、酒精、病毒,细菌等,如果早发现就能够尽早治疗。
详细»
-

-
肝炎传播途径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总称,该病是指患者自身肝细胞被破坏,导致肝脏功能受损,从而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或是肝功能指标异常。肝炎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早期会有乏力的症状。病毒性的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