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溶血性黄疸是因红血细胞在体内过多破坏而产生的黄疸。溶血性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深色和大便变浅。溶血性黄疸多长时间可以看出来,主要取决于引起黄疸的病因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具体情况主要如下:
1.严重的急性溶血性黄疸:如果是严重的急性溶血性黄疸,可能在1~2天内就会出现核黄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
2.轻度的急性溶血性黄疸:如果是轻度的急性溶血性黄疸,可能在1~2周后才会出现黄疸。
3.慢性溶血性黄疸:如果是慢性溶血性黄疸,通常不会出现胆红素脑病,黄疸的程度也相对较轻,可能需要几个月或几年才会出现明显的黄疸。
总之,溶血性黄疸的出现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但并不是诊断的唯一标准。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评估溶血性黄疸的严重程度和原因。只有在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
溶血性黄疸出院标准
溶血性黄疸的出院标准,是当宝宝的胆红素降到150umol/L以下,基本上就是安全了的可以出院。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症状比较轻微的是生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十天左右,黄疸现象就会消退,这样的宝... 详细»
-
-
如何预防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溶血性贫血引起的,其中红细胞被异常快速破坏释放出大量胆红素,导致皮肤和黏膜发黄。预防溶血性黄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感染:感染是溶血性黄疸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要尽量避免感染。这包括... 详细»
-
-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
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使的病人的皮肤、巩膜等变黄。最高正常胆红素为17.1μmol/L,结合胆红素3.42μmol/L和未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溶血性黄疸是因为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形成大量未...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