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超 主任医师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吃抗结核病药恶心想呕吐可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用药:如果恶心、呕吐症状较轻,可以尝试在饭后服用抗结核药物,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如果症状严重,影响正常进食或生活,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饮食调整: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不适。可以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
-对症治疗:如果恶心、呕吐症状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昂丹司琼等。
-其他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人而异,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同时,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减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
-
结核病用药
结核病的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目前一线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根据患者结核感染的部位,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观察药物的... 详细»
-
-
结核病的症状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因为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故俗称为肺结核病。咳嗽、咳痰、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肺结核可能导致死亡,所以对待这种病,... 详细»
-
-
结核病的治疗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多发于青年人群,属传染科。常具有4~8周的潜伏期多发于肺部,也可发脑膜、肠道、皮肤、骨髓等地方。其主要传播方式为呼吸道传播,临床上常表现为全身乏力、咳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