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ACEI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这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高血压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同时增加缓激肽的水平。
1.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一种肽链内切酶,能够催化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并使缓激肽失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锌离子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同时增加缓激肽的水平。
2.降低血压: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物质,能够引起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能够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进而降低血压。
3.改善心脏重构:血管紧张素Ⅱ能够刺激心肌细胞增生、促进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导致心力衰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能够减轻心肌细胞增生、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4.保护肾脏:血管紧张素Ⅱ能够促进肾小球内高血压、高灌注和高滤过,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损伤。血管紧张素I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能够减轻肾小球内高血压、高灌注和高滤过,从而保护肾脏功能。
总之,血管紧张素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同时增加缓激肽的水平,发挥降压、改善心脏重构和保护肾脏等多种作用。
-
-
acei类药物有哪些?
吕渭辉 副主任医师
-
-
硝酸酯类药物舒张血管的作用...
刘丽娟 副主任医师
-
-
ACEI和ARB的作用机制...
朱鹏 副主任医师
-
-
阿片类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王秀文 主任医师
-
-
他汀类药物是通过什么机制降...
田芸 主治医师
-
-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合成叶酸的过程来达到杀菌的效果。以下是作用机制的详细分析:1.阻断储备物质的合成:磺胺类药物与细菌体内的二氢蝶呤合成酶结合,从而竞争性地抑制二... 详细»
-
-
磺脲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磺脲类药物是一类口服降糖药,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具体来说,磺脲类药物能够与胰岛β细胞表面的ATP敏感钾通道结合,抑制KATP的关闭,使细胞内的ATP浓度升高,进而... 详细»
-
-
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
精神类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等。这些药物虽然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1、消化系统问题:精神类药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