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是由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的。在肝衰竭的情况下,肝脏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身体内毒素无法正常代谢和清除,从而导致身体中毒。其中,胆红素上升是肝衰竭的一个明显表现。
胆红素是由血红蛋白分解而来的物质,正常情况下会被肝脏清除并排出体外。当肝脏功能受损时,胆红素无法被有效清除,就会在血液中大量积聚,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
胆红素水平上升到756时,意味着肝功能极度受损,需要立即进行治疗。高胆红素水平不仅会导致皮肤和眼睛出现黄疸,还会影响大脑功能,引起意识模糊、肌肉震颤等严重症状。
在肝衰竭的治疗过程中,首要任务是进行肝功能支持和修复。医生通常会采取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肝移植等手段,以恢复肝脏功能。同时,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适当控制蛋白和盐的摄入,避免食用对肝脏有害的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运动。
此外,预防肝衰竭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肝衰竭的发生,如限制饮酒、避免滥用药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等。定期体检也能帮助发现潜在的肝脏问题,及时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肝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胆红素水平上升是其严重表现之一。对于预防和治疗肝衰竭,人们应该重视肝脏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
-
肝衰竭预后
肝衰竭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存在的并发症以及接受的治疗等。以下是肝衰竭预后的一些重要因素:1.原发病的严重程度:肝衰竭可以是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或者急性肝炎等疾病的结... 详细»
-
-
肝衰竭护理
肝衰竭是指肝功能出现严重和持续的损害,导致肝脏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具体的护理包括以下几点: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肝衰竭患者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质维持身体机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 详细»
-
-
肝衰竭的饮食
肝衰竭通常是由于肝脏受到多种因素引起严重损害时,造成大量的肝细胞死亡,导致肝脏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腹水、黄疸、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一般分为急性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