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水肿是心力衰竭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通常表现为四肢、腹部或胸腔等部位的肿胀。心力衰竭时水肿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静脉回流受阻: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脏无法将血液有效地泵出,从而引起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回流受阻会导致血液在静脉内积聚,增加静脉内的压力,进而导致液体从血管内向组织间隙渗出,形成水肿。
2.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脏无法将血液有效地泵出,从而引起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会导致液体从毛细血管内向组织间隙渗出,形成水肿。
3.淋巴回流受阻: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脏无法将血液有效地泵出,从而引起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间隙内的液体无法及时被吸收和排出,形成水肿。
4.神经内分泌失调:心力衰竭时,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等。这些变化会导致血管收缩、水钠潴留等,进而加重水肿的形成。
总之,心力衰竭时水肿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机制的相互作用。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及时治疗心脏疾病、控制液体摄入、使用利尿剂等,可以有效地减轻水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应该注意饮食健康、保持适当的运动等,以维护心脏健康。
-
-
心力衰竭下肢水肿吃什么药
心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内脏器官,位于左胸腔内,平时可以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为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提供氧气。然而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可能会发生障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进而导致静... 详细»
-
-
心力衰竭定义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它发生在心脏无法将足量的血液泵出到身体其他部位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导致身体无法满足其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从而产生各种症状和并发症。心力衰竭通常是由于心脏受损或衰弱,失去了其正... 详细»
-
-
左心力衰竭
左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左心室不能有效地泵血而导致的疾病。左心室承担了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的重要任务,如果左心室功能受损,就会导致全身器官缺氧,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左心力衰竭... 详细»
-
-
心力衰竭可以治好吗?心力衰竭可以换心吗?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心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状态。例如高血压和冠心病,他们最终都可以发展成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有随着年龄增高,患病率显著上升的趋势,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也成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