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乙肝抗病毒药物的危害,即乙肝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耐药: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会导致乙肝病毒发生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使药物疗效降低。
-肾脏损害:部分抗病毒药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如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等,可导致血肌酐升高、蛋白尿等。
-骨密度下降: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等药物还可能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密度下降,增加骨折的风险。
-其他:还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头痛、疲劳、皮疹等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人而异,且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会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
乙肝乙型病毒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也称为乙肝。乙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也可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乙肝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乙型病毒,其... 详细»
-
-
乙肝病毒携带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是一种影响肝脏的病毒,可以引起乙肝病。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并未出现乙肝病症状的人。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仍有可能传播病毒给他人。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或母婴传... 详细»
-
-
乙肝dna病毒复制
乙肝DNA是反应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也是传染性大小的标志。对于乙肝DNA明显升高的患者,还需要结合肝功能及肝脏彩超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如果有治疗的指征,需要及时的抗病毒处理,抗病毒治疗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