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来抑制乙肝病毒(HBV)的复制,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损害,从而延缓疾病进展,预防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它可以感染肝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乙肝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长期感染还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损害,从而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是一类口服药物,通过抑制乙肝病毒的DNA聚合酶来阻止病毒复制。这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酯等。
干扰素是一种注射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两种。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包括:
-乙肝病毒DNA阳性,谷丙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
-乙肝病毒DNA阳性,ALT正常,但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
-乙肝病毒DNA阳性,ALT正常,但肝组织学检查显示有明显炎症或纤维化;
-乙肝病毒DNA阳性,ALT正常,但年龄大于40岁。
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乙肝五项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只能抑制病毒复制,因此患者需要长期随访和监测。同时,抗病毒治疗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乙肝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
乙肝乙型病毒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也称为乙肝。乙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也可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乙肝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乙型病毒,其... 详细»
-
-
乙肝病毒携带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是一种影响肝脏的病毒,可以引起乙肝病。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并未出现乙肝病症状的人。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仍有可能传播病毒给他人。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或母婴传... 详细»
-
-
乙肝dna病毒复制
乙肝DNA是反应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也是传染性大小的标志。对于乙肝DNA明显升高的患者,还需要结合肝功能及肝脏彩超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如果有治疗的指征,需要及时的抗病毒处理,抗病毒治疗以... 详细»
-
-
乙肝dna病毒高
乙肝DNA病毒载量高,那么提示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传染性也比较强。对于这样的患者不一定需要进行治疗,还需要根据肝功能、肝脏彩超以及甲胎蛋白等其它检查来明确。有的是乙肝携带者,主要以定期复查为主,有的为乙... 详细»
-
-
乙肝病毒传播接触病毒
乙肝病毒是一种通过接触感染的病毒,它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血液传播:乙肝病毒在血液中高度活跃,因此通过血液传播是最常见的途径之一。例如,共用注射器、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