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肝炎是指肝脏长期受到病毒、药物或酒精等因素的损害而引起的炎症。慢性肝炎通常分为活动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活动期指的是肝炎病情加重,肝脏受损程度增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患者经常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同时肝功能指标也会出现异常。
慢性肝炎的活动期通常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
1.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活动期的主要原因。这些病毒会导致肝脏的慢性炎症,进而损害肝细胞,导致肝功能异常。
2.过度饮酒:长期过量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酒精性肝炎,进而导致慢性肝炎的活动期。
3.药物损害: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物、抗癫痫药物等,也会引起慢性肝炎的活动期。
在活动期,肝脏受到了明显的损害,需要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医生通常会通过检查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病毒血清学检测等手段来确定慢性肝炎的活动期。治疗方面,除了针对肝炎病毒的抗病毒治疗外,还需要注意保护肝脏,避免饮酒,减少药物的使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慢性肝炎的活动期是指肝脏受到病毒、药物或酒精等因素损害而引起的肝炎病情加重的阶段。及时的治疗和保护肝脏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
-
慢性肝炎晚期
慢性肝炎是指肝脏长期受到病毒感染或其他因素影响后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慢性肝炎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并且可能引发肝癌。在慢性肝炎晚期,肝脏功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治疗和管理。以下是一... 详细»
-
-
慢性肝炎病因
慢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炎症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以上。慢性肝炎的病因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1.病毒感染:慢性肝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些病... 详细»
-
-
慢性肝炎的病因
通常急性发作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逐渐转为慢性疾病,酒精肝病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和治疗,就会逐渐转为慢性肝炎。在发生疾病后没有尊照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用药,过量或者错误的使用药物就容易引发慢性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