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柳丹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针灸科
泄泻病是一种中医病症名称,主要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
引起泄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和肾阳虚衰等。外邪以暑、湿、寒、热较为多见,其中以湿邪最为多见。饮食所伤包括饮食过量、过食肥甘厚味,或进食不洁食物等,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湿滞内生,从而引发泄泻。情志失调主要是指忧思恼怒,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从而引发泄泻。脾胃虚弱主要是指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缠绵等,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内生,从而引发泄泻。肾阳虚衰主要是指年老体弱、久病不愈等,导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从而引发泄泻。
泄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常伴有肠鸣、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根据泄泻的病因、症状、病程长短等不同,中医将泄泻分为暴泻和久泻两类。暴泻发病较急,病程较短,泻下急迫,粪便黄褐而臭,腹痛拒按,烦热口渴等;久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泻下势缓,粪便清稀,或完谷不化,反复发作,腹痛不甚,喜温喜按等。
泄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调理脾胃、升清降浊、涩肠止泻。根据不同的证型,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感受外邪者,可采用解表散寒、芳香化湿的方法;饮食所伤者,可采用消食导滞、和中止泻的方法;情志失调者,可采用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的方法;脾胃虚弱者,可采用健脾益气、化湿止泻的方法;肾阳虚衰者,可采用温肾健脾、固涩止泻的方法。此外,还可采用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总之,泄泻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失调。如果出现泄泻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
什么是行经泄泻
行经泄泻,也称为经行泄泻,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的腹泻症状。月经过后,症状就会自然消失。经行泄泻是中医上的一种说法,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脾、肾功能失调,冲任二脉气血变化而导致。主要表现为周期性的... 详细»
-
-
泄泻什么意思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常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调或感受外邪等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脾病湿盛,可发为本... 详细»
-
-
伤食泄泻的症状
伤食导致出现的腹泻,通常会有稀便的情况,同时大便会有明显的酸的味道,如果有呕吐的情况,呕吐的食物也会有酸臭的味道。通常患者腹泻后,腹痛的症状会有一定的减轻,主要是通过大便常规的化验检查来进行明确具体的... 详细»
-
-
便溏泄泻肛门重坠时好时坏
便溏泄泻肛门重坠是指大便稀烂且频繁,排便过程中感到肛门沉重或坠胀的症状。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1.饮食问题: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脂肪、辣椒、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引起便溏泄泻和... 详细»
-
-
泄泻什么意思?异常的警示信号
泄泻是一种中医说法,听起来并不是太陌生,那么泄泻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泄泻,??在中医理论中,特指排便次数显著增多,且粪便质地变得稀溏,严重时甚至如水样流淌的症状。不仅是消化系统功能出现障碍的直观体现,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