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广州的刘阿姨因左眼流泪、流脓前来我院眼科就诊,经CT泪道造影明确诊断为“慢性泪囊炎”,随后由陈林江主治医师为其施行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次日,困扰刘阿姨多年的流泪溢脓症状即完全消失。
慢性泪囊炎症状隐匿需甄别
我们的眼睛每分钟都在分泌泪液,而泪囊就像一个小型“蓄水池”,负责收集泪液,并通过鼻泪管将多余泪液排入鼻腔。当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导致泪液滞留,泪囊长期积存泪液,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滋生,最终导致慢性泪囊炎。
南方医院眼科陈林江主治医师介绍,东亚人群因为解剖因素,鼻根部比较扁平塌陷,泪道常易狭窄堵塞,因此慢性泪囊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患者因长时间的流泪溢脓而不胜其扰。慢性泪囊炎初期症状隐匿,易被误诊为“结膜炎”。他表示以下人群或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持续性溢泪:无情绪波动或外界刺激时仍流泪不止,遇风加重。分泌物增多:晨起内眼角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擦拭后反复出现。泪囊区肿痛:内眼角下方(泪囊区)红肿、压痛,触及肿块。急性发作期:若出现眼部剧烈疼痛、畏光、发热,需警惕感染扩散至眼眶或颅内。”除此之外,高危人群也需警惕。例如,中老年女性,鼻泪管生理结构较窄,更易堵塞。长期鼻炎、鼻窦炎患者,炎症蔓延至鼻泪管。有泪道外伤或手术史,瘢痕形成导致继发性阻塞。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发育不全(约占新生儿20%)。
不同的患者需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慢性泪囊炎究竟应该怎么治疗呢?陈林江医生表示,可主要通过手术解除症状,且不同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首先是,泪道探通术,适用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早期轻度泪道狭窄的患者。“主要操作方式是用细探针扩张阻塞部位,可能需多次治疗。易复发,成人成功率不足50%。”其次是,泪道置管术,适用人群主要是,泪道探通失败、鼻泪管中度狭窄的患者。
“这种的操作方式是植入硅胶管支撑泪道3-6个月,保留期间需定期冲洗。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置管移位或肉芽增生,有复发风险。”然后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适用人群主要是反复发作、泪道严重阻塞、合并鼻腔疾病的患者。“这个手术是在鼻内镜引导下,于鼻腔内造孔,将泪囊与鼻腔黏膜直接吻合,建立新引流通道。”
陈林江医生表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经鼻腔操作,面部无切口,避免传统外路手术的“面部疤痕”问题。高清内镜放大视野,可同步处理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合并症。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平均住院时间1-2天。国内外研究显示,远期泪道通畅率超过90%,显著高于传统手术。而且,并发症少避免损伤眼轮匝肌,降低术后眼睑外翻风险。
“慢性泪囊炎传统的治疗手段为经皮肤切开泪囊侧壁,使之与鼻腔粘膜进行端端吻合,手术中需使用骨凿捶打去除泪前嵴骨质,患者头部会感受到剧烈震动,极为不适,且术后鼻根部皮肤残余较大皮肤瘢痕,影响美观。”陈林江医生解释。
(南方医院眼科开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
科学预防泪囊炎,术后需护理防复发
就如何科学预防而言,陈林江医生表示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减少泪道感染风险。第二,眼部外伤后及时就医,避免泪道瘢痕形成。第三,婴儿出生后每日按摩泪囊区(内眼角至鼻翼方向),促进鼻泪管开放。对此,陈医生提醒,慢性泪囊炎绝非小病,泪囊炎对所有眼组织都是一种威胁,是所有眼部治疗的禁忌。长期炎症可能引发角膜溃疡、化脓性眼内炎、眼眶蜂窝织炎,甚至威胁视力。若反复出现溢泪、眼红、流脓,请尽早前往正规医院眼科就诊。
然而,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后泪囊造瘘口处肉芽组织增殖、瘢痕挛缩导致造瘘口缩小甚至黏连是术后慢性泪囊炎复发的主要原因。南方医院眼科杨娟护士长指出,加强术后护理和定期复查,可以有效控制术后炎症,降低术后复发风险。首先是眼部护理,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及激素类鼻喷剂,控制炎症。每日用无菌棉签清理眼角分泌物,避免手揉眼睛。其次是,鼻腔维护,术后1周内每日用生理盐水清除血痂和分泌物。鼻腔干燥者可涂抹红霉素眼膏或医用凡士林。第三是,生活禁忌,术后1个月内避免用力擤鼻,打喷嚏时可张口缓解压力。禁止游泳、潜水,防止污水逆流感染。忌烟酒、辛辣及过热饮食,减少黏膜刺激。最后,复查节点为术后第3天:术后首次清理鼻腔填塞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定期泪道冲洗,复查鼻腔吻合口愈合情况。
(通讯员 :李晓姗 、林婉莹;图片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