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管阻塞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泄,从而引起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梗阻性黄疸可能会导致以下严重后果:
1.肝功能损害:胆汁无法正常排泄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长期下去可能会引起肝细胞损伤、坏死,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2.营养不良: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胆汁排泄受阻,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3.感染:梗阻性黄疸患者容易发生胆道感染,严重的感染可能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
4.凝血功能障碍:胆红素对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梗阻性黄疸患者可能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的风险。
5.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时,体内的毒素无法正常代谢,可能会导致肝性脑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
6.死亡:如果梗阻性黄疸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逐渐恶化,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因此,一旦发现梗阻性黄疸,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解除梗阻、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病因和病情而定。
-
-
怎么诊断是梗阻性黄疸
吴帆 主任医师
-
-
胆囊癌梗阻性黄疸怎么诊断
吴帆 主任医师
-
-
梗阻性脑积水能自愈吗
许典双 副主任医师
-
-
梗阻性脑积水能自愈吗
廖晓斌 副主任医师
-
-
什么是梗阻性无精子症
庄锦涛 副主任医师
-
-
梗阻性无精子症怎么治疗
古炽明 主任医师
-
-
梗阻性黄疸的症状
梗阻性黄疸是一种病理状态,是以皮肤、粘膜变黄为主要表现的体征。这不是一种疾病,因此并没有对应症状的概念。但是在临床治疗时,出现梗阻性黄疸提示患者胆管部分或完全机械性梗阻,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患者会... 详细»
-
-
梗阻性黄疸的治疗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系统受到阻塞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造成的疾病,治疗方法如下: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胆碱能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和解痉药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