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勇 主任医师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尿结石是否可以尿出来,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一般来说,较小的尿结石直径小于0.6厘米有可能通过尿液自然排出体外。这些结石通常能够顺利通过输尿管,并随尿液排出。患者可能会在排尿时感到疼痛或不适,但结石排出后症状会缓解。
然而,较大的尿结石直径大于0.6厘米或形状不规则的结石可能会卡在输尿管中,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起剧烈的疼痛、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下,结石通常无法自行排出,需要进行医疗干预。
医疗干预的方法包括:
1.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一些药物来帮助缓解疼痛、扩张输尿管,促进结石排出。
2.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击碎成较小的碎片,使其更容易随尿液排出。
3.输尿管镜碎石术:通过输尿管镜插入尿道,到达结石位置,使用激光或其他工具将结石击碎并取出。
4.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腰部建立一个小通道,通过肾镜进入肾脏,将结石击碎并取出。
除了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尿结石的形成和复发:
1.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
2.均衡饮食:避免过度摄入富含草酸、嘌呤、钙等物质的食物,如菠菜、浓茶、动物内脏、海鲜等。
3.定期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
4.定期检查: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尿结石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自行尝试排出结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输尿管梗阻、感染等。同时,预防尿结石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降低尿结石的发生风险。
-
-
尿结石起因
尿结石,又称尿路结石,是指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这些结晶物质可以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中形成,并导致尿路阻塞、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尿结石的起因复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饮食因素:饮... 详细»
-
-
胆结石尿黄
胆结石实际上是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单纯的胆囊结石是不会导致尿黄的,如果尿黄应该是出现了肝功能损害,要进行肝脏的相关检查。如果胆总管结石等发生胆管结石的时候,这个时候由于胆道梗阻,胆红素吸收入血,尿... 详细»
-
-
尿管结石症状
尿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1.腹部疼痛:尿管结石患者常出现剧烈的腹部疼痛,通常集中在腰部或下腹部。疼痛可能会向下腹部、生殖器或股部放射。疼痛通常在结石下移动或排尿时加重。2.尿频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