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伪膜性肠炎是由于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肠道感染疾病,其特点是肠道粘膜上形成黏膜炎和假膜,并且会导致腹泻、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
首先要明确的是,伪膜性肠炎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抗生素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抗生素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和甲硝唑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杀灭产气荚膜梭菌,减少腹泻和其他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治疗应该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且在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测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免疫球蛋白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帮助对抗产气荚膜梭菌的侵袭,减轻临床症状。
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尤其是多次复发的伪膜性肠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清除肠道内的假膜和坏死组织,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总之,伪膜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感染疾病,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加快康复。
-
-
伪膜性肠炎的预防
伪膜性肠炎又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主要是一种发生于结肠或小肠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一层假膜而得名。多发生在50~60岁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此病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故为医源性并发症。多发... 详细»
-
-
伪膜性肠炎症状及治疗方法
伪膜性肠炎,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粘膜坏死性炎症,故为医源性并发症,并覆有伪膜。目前已经辨别出是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引起。 详细»
-
-
假膜性结肠炎
假膜性结肠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肠炎症,它常由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存在于一些人的肠道中,但通常并不引起疾病。然而,当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这种细菌可能会繁殖并释放毒素,导致结肠炎症的发... 详细»
-
-
假膜性肠炎的症状
假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是在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以下是假膜性肠炎的常见症状:-腹泻:是最... 详细»
-
-
服用四环素引起伪膜性肠炎应如何抢救及抢救措施
伪膜性肠炎一般是在应用抗生素以后,导致的正常肠道菌性失调造成的。临床上一般常用万古霉素,磺胺咧药物,或者灭滴灵进行治疗。如果是因服用四环素所引起的伪膜性肠炎,可以服用万古霉素进行抢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