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骨外科

86岁老人术后12小时稳健迈步 “加速康复外科”践行效果显著

“真没想到86岁摔断腿,做完手术第二天就能自己走路!”近日,南方医院增城院区骨科病房内,刚完成髋关节置换术的黄奶奶(化名)在管床医生李建龙的搀扶下,稳健步行10余米,脸上洋溢着惊喜。作为“术后第一天下地活动”规范化管理的受益者,黄奶奶的快速康复不仅刷新了高龄患者的康复纪录,更成为骨科罗吉伟主任团队深耕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生动注脚。

据了解,黄奶奶近日因不慎摔伤导致左侧股骨颈骨折,这类骨折在老年人群中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传统治疗往往面临康复周期长、卧床并发症(如肺炎、血栓、肌肉萎缩)风险高的难题。南方医院增城院区骨科罗吉伟主任团队凭借丰富的“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经验,为其实施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并启动“术后第一天下地活动”方案。术后12小时,在医护人员全程指导下,黄奶奶借助助行器首次站立,随后稳步迈出十余步,步态平稳,疼痛控制良好。其家属难掩激动,悄悄致电12345政务服务热线:“没想到老人恢复这么快,医护团队专业又贴心,真正为患者着想!”

罗吉伟介绍,传统观念中,髋关节置换术后需卧床数日,但“加速康复外科”通过“全流程优化”颠覆了这一模式:

术前:多学科评估(心脑血管、营养、心理),调整患者状态至最佳;

术中:采用微创技术(切口小、创伤少)、精准麻醉,减少组织损伤;

术后:多模式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依赖)、早期康复训练(术后6-12小时下地),加速功能恢复,降低卧床并发症。

罗吉伟强调,“快速康复不是盲目求快,而是通过科学手段让患者少受苦、早恢复。”罗吉伟团队通过精准评估患者身体条件,制定包括肌力、平衡能力、疼痛评分在内的个性化方案,让“术后首日行走”成为安全可行的常规操作,同时通过优化围术期管理,将髋关节置换术后平均下地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团队正从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多维度完善方案,尤其关注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保护与肌肉力量维持。”

从“卧床静养”到“主动康复”,这一转变不仅改写了传统康复模式,更传递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温度。正如黄奶奶所说:“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医生给的信心!”

(通讯员:刘进娣、张靖雯、李小丹)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