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下要新收一个31周的孕妇,有腹痛,要做胎监,需要一位产科护士。”中山三院岭南医院隔离病房护理总调度刚说完,就有护士自告奋勇:“我是产科护士!交给我!”
在这里,护理团队集齐了康复、造口、产科、静疗、心理等多个不同的专科。护士们竭尽所能发挥专科优势,通过多学科护理协作(MDT)助力新冠患者治疗。
中山三院岭南医院隔离病房护理工作负责人刘媛护长表示:“我们隔离病区的都是各专科的护理骨干,能够给患者提供整体化、全程化、专业化的护理,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指导孕妇胎监
针对病区的孕妇,产科护士李燚鑫为他们定期进行胎心监测,并贴心交代准爸爸、准妈妈一些注意事项,让其放心。
李燚鑫为患者做胎监
为糖尿病足患者处理伤口
这天,隔离病房收治了一位60多岁的婆婆,患者长期卧床,身上有压疮和伤口。婆婆还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未规律服药,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右脚有很严重的糖尿病足溃疡,足跟处有脓性的液体渗出并散发出异味。
面对如此复杂伤口的患者,来自感染科的护士邱美萍,同时也是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主动担当起护理这位婆婆的重任。
邱美萍发挥自己的专科特长,每天为婆婆进行清创换药,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婆婆足跟部脓性渗出液比之前少了很多,骶尾部压疮也较前有明显好转。婆婆现在已经能够安心地睡个整觉了,不再因为伤口处的疼痛而辗转难眠。
邱美萍为患者进行糖尿病足护理
指导患者开展床边康复锻炼
对于病区里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自神经科的康复专科护士廖凤勤也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在日常护理之外,她将平日照护这类患者掌握的肢体功能锻炼技巧用了起来,教患者一些适宜的锻炼方法,帮助患者尽快开展康复锻炼。
通过她和队友们的悉心呵护,有长期卧床的患者在床上能抬起腿和手舒展地活动了,有的患者能在护士的帮助下自己完成翻身了。
廖凤勤在指导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康复锻炼
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在隔离病房工作,不止是对患者身体上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注,这对患者能安心接受隔离治疗至关重要。
隔离病房有这样一位患者,刚来的时候不适应,经常会一个人默默流泪。医护人员发现后不断地开导他、帮助他、安慰他。
护士们还把中山三院开发的微信小程序“粤心琴”带进病房,教她用音乐舒缓情绪。
渐渐地,她不再整天躺在床上,开始下床活动,会去窗边站一站,甚至愿意和同病房的其他患者进行交流。有一次在护士给她送饭的时候,笑着说了谢谢。看到这样的转变,护士们十分开心,也总算放下心来。
护理人员张贴“粤心琴”小程序介绍
隔离病区的护士张梅说:“作为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的一份子,我们会尽心照顾好每一位患者,我们会把所有困难和压力都化作动力。”
(通讯员:周晋安、甄晓洲、叶张翔)
-
-
【驰援日记】隔离病房里,我们和病人家属也是“战友”
隔离病房,是我们与死神、与病毒搏斗的“战场”,不仅医护人员是携手并进的“战友”,我们与病床上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样是“战友”。战友战友,一直往前走;疫情来临,我们一起加油! 详细»
-
-
【驰援日记】隔离病房里认真学习中医特色疗法的“学生”
来自广东省中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皮肤风湿科护士长潘丽丽日记:坐标:荆州市中心医院“峰哥,怎么了?怎么喘得这么厉害?”一进病房,就见他不停地在喘气,我连忙上前紧张地问道。“刚大... 详细»
-
-
【驰援日记】隔离病房传来警报声,病人的爱太温情
1:25,我们突然听到了监护仪的报警声。心里一紧,我飞快地去寻找是哪个患者发生了状况。因隔离病区内有多位患者在使用监护仪,而病区没有中心监护平台,只能一个又一个病房查看。终于在第一时间找到了声音来源,... 详细»
-
-
在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前,我提前给孩子戒奶
今天是年初十,疫情还在继续蔓延,作为一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感染科的护士,我在隔离病房工作已经第十天。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到来,我提前为孩子戒奶,此刻最思念的就是我一岁的孩子。记得年初一,听到护... 详细»
-
-
【隔离病房的感动】教授老爷爷:不要近距离的接触我
老爷爷面容清瘦,略显疲态,眼睛布满血丝,看着犹如干煸的柿子,让人心疼。听家属说老爷爷曾是大学教授,为我国的科技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