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5个事项: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运动、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重、控制血压和胆固醇、戒烟、戒酒以及含有咖啡因的摄入、管理压力和焦虑。这些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患心脏病或心律失常的风险,也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和耐力。
2、遵医嘱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换或停用,服药时要注意剂量、时间和频率,避免过量或漏服,如果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要及时向医生反馈。
3、定期检查心电图和其他相关检测,以监测心率的变化和异常。如果出现新的或加重的症状,如胸痛、气短、头晕、晕厥等,要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4、接受非药物治疗的方式。比如电复律、电除颤、起搏器,或者是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也就是ICD,还有导管消融术、心脏手术等,要按照医嘱进行恢复和康复,避免过度劳累和创伤。如果有起搏器或者ICD,要避免接近强磁场或者高频电流的设备。
5、了解自己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原因,学习一些简单应对的方法和急救的能力。比如怎样识别自己的心跳,以及怎样进行心肺复苏等。
-
-
心律失常吃什么药
心率就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节律,一般在60到100次每分钟左右。而心律失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表现为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头晕、乏力、出汗等不适症状。如果病情较为严重,患者还可能会进一步发... 详细»
-
-
心律失常的保健护理
心律失常是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心脏问题之一,心律失常是心脏搏动频率、起源和传导速度等等产生异常。心律失常的原因一般是由患者自身的心脏病变诱发导致的,神经系统失常、内分泌失常或者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也是导致心律失常的病因之一。严... 详细»
-
-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心律失常一般是指心脏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结构或功能异常,使 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发生异常。年轻人最常见的是功能性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会感觉心悸、心脏漏博感。按照心跳的快慢可以分为快速心率失常和慢性心率失... 详细»
-
-
如何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就诊于心血管内科,是心脏活动的起源或传导障碍,进而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异常的症状。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可单独发病,也可伴发于其他心血管病。且心律失常的预后与其诱因、病因以及演变趋势或是否导... 详细»
-
-
如何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
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和手术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个体情况来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改善长期预后,预防心律失常引发的心脏性猝死。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处于异常状态,疾病类型主要分为遗传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