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血液病科>
血液病科专家文章

血小板426偏高咋办

血小板计数偏高,达到426,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分析及建议:1.生理性增高:在某些生理状态下,如运动后、月经后等,血小板计数可能会暂时性增高。这种情况下,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只需保持观察,一段时间后血小板计数可能会自行恢复正常。2.缺铁性贫血:体内铁含量不足可能诱发缺铁性贫血,导致血小板计数偏高。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铁剂进行治疗,如琥珀酸亚铁片等。同时,适量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等。3.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显著增高

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值7是指什么

血常规检查中的中性粒细胞值是一项关键指标,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它们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人体抵抗感染和炎症。若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值为7,通常指的是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计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或者绝对数值。这个数值是否正常,需要结合具体的参考范围和个体的临床情况来判断。在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大致在50%-70%之间。如果中性粒细胞值为7代表的是百分比,并且落在正常范围内,那么这表明免疫系统可能处于正常状态

血常规淋巴细胞比率0

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比率是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对于抵抗感染、维护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比率占据白细胞总数的20%-40%。若淋巴细胞比率为0,这通常是一个异常现象,表明淋巴细胞的数量极低甚至可能完全缺失。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严重的免疫缺陷、某些类型的白血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等。淋巴细胞比率为0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往往严重受损,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且感染后恢复能力极差

血小板减少住院的作用有哪些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通常较为严重。以下是针对该治疗过程的分点分析:1.诊断明确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多样,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反应等。住院治疗首先会进行全面的检查,如骨髓穿刺、血液检测等,确保准确诊断。2.治疗及时性:住院环境能提供24小时的医护监测,保证在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等紧急情况时,患者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3.药物调整与管理:针对血小板减少,医生会开具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或血小板生成素等。住院期间方便医生观察药效,及时调整剂量,减少副作用

血红蛋白电泳里面血红蛋白F偏高

血红蛋白F偏高可能是生理性原因,也可能是病理性原因。一、生理性原因:-新生儿:新生儿血红蛋白F水平较高,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逐渐降至正常。-高原地区居民: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由于缺氧刺激,血红蛋白F水平可能会升高。二、病理性原因:-地中海贫血:这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由于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导致血红蛋白F水平升高。-其他疾病:某些血液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血红蛋白F水平升高。如果血红蛋白F偏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血小板30怎么回事

血小板计数是人体血液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止血和凝血功能。血小板正常值的参考范围通常是100~300×10^9/L。当血小板计数低于这个范围时,就可能出现凝血障碍,导致出血倾向增加。血小板计数从30降至27,虽然下降的绝对值不大,但相对于已经很低的血小板水平来说,这个变化是值得关注的。这种持续的下降可能提示着患者体内的某种病理过程正在进行,比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或者可能是患者正在接受某些治疗,如化疗导致的副作用

血小板减少身上淤青

血小板减少导致身上淤青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血小板是血液中负责止血的重要成分。它们的数量减少可能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副作用或病毒感染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这些因素影响了血小板的生成或破坏,导致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不足。2.淤青的形成机制: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能够迅速聚集在受损血管处,形成血栓堵住伤口。血小板减少时,这种止血能力减弱,轻微碰撞或自发性出血都可能导致皮下出血,形成淤青

再障消化道出血血项低

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且血项低的情况,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再障本身的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疾病,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这意味着患者本身就存在血小板减少等问题,容易引发出血倾向。2.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溃疡、炎症、肿瘤等。对于再障患者来说,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3.血项低的表现:血项低通常指的是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白细胞和/或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

做的血细胞分析五分类检查

血细胞分析五分类检查是一种通过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对血液中的五类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进行计数和比例分析的检查方法。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是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防线。淋巴细胞则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对病毒、肿瘤等具有特异的杀伤作用。单核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进一步增强机体的吞噬功能。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则主要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和寄生虫免疫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

噬血细胞综合征,即HLH是一种罕见但危急的自身免疫疾病,其特点是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导致炎症反应过度,使得机体内各种细胞,尤其是血细胞受到攻击,从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HLH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活检等多个方面。一般来说,患者会出现高热、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常伴有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能会发现全血细胞计数异常、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免疫球蛋白增高等指标异常

血小板高JAK2为阳性

血小板高和JAK2基因为阳性这两个医学指标,通常与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尤其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以下是其具体的情况:1.血小板高:血小板增多可能是反应性的,也可能是克隆性的。反应性增多通常与感染、炎症或某些癌症有关。而克隆性增多则与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这往往是MPN的一个标志。2.JAK2基因为阳性:JAK2基因突变是MPN中最常见的分子异常。这种突变导致JAK-STA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存,从而导致血细胞的过度生产

怎么查贫血不贫血

如果怀疑自己贫血,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以下检查:1.血常规检查:是诊断贫血的常用方法,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2.血涂片检查:可以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颜色等,有助于判断贫血的类型。3.骨髓检查:可以了解骨髓中造血细胞的情况,有助于诊断贫血的原因。4.铁代谢检查:包括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指标,可以了解体内铁的储存情况,有助于诊断缺铁性贫血。5.其他检查:如维生素B12、叶酸、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原因

淋巴瘤怎么引起的

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它起源于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细胞或淋巴组织。淋巴系统是人体的一部分,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扁平上皮、纵隔、腹膜后淋巴组织和骨髓等。淋巴瘤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引起淋巴瘤的因素。1.遗传。淋巴瘤可能与个体的遗传背景有关,某些人可能天生就对淋巴瘤更容易产生,并且在家族中有患淋巴瘤的人也更容易罹患该病。遗传因素对于发生淋巴瘤的概率起着重要作用。2.感染。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与淋巴瘤有一定的关系。例如,丙型肝炎病毒与B细胞淋巴瘤相关

血红蛋白26.红细胞1

若出现血红蛋白26和红细胞1的数据,可能表明不同的情况。以下是其具体的情况:首先,血红蛋白26这个数值看起来是不准确的,因为正常的血红蛋白值通常是以克/分升或克/升为单位,并且其正常范围大致在12-16克/分升。如果血红蛋白值是26,那么这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这在医学上是极为罕见的,并且很可能是一个错误或误解。然而,如果这是一个极端情况下的数值,它可能指示某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如严重的红细胞增多症,这需要及时就医。其次,红细胞1这个描述也是不完整的

血红蛋白偏高好像是177

血红蛋白偏高,达到177g/L,这确实属于偏高的情况。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它负责运输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的含量应当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保证身体各系统的正常运行。首先,血红蛋白偏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原因可能包括高原居住、剧烈运动等,这些情况下身体为了适应环境或应对运动负荷,会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而病理性原因可能涉及慢性肺病、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身体缺氧,从而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嗜碱性粒细胞偏低

嗜碱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属于粒细胞系的一种。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对抗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中发挥作用。嗜碱性粒细胞在体内所占比例不高,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偏低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健康问题。嗜碱性粒细胞偏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先天性遗传疾病、骨髓病变、过度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偏低的嗜碱性粒细胞也可能是由于身体对骨髓中产生出的粒细胞的摧毁。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而言,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偏低并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嗜酸性细胞高出很多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其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而异。如果嗜酸性粒细胞高出很多,可能提示存在某些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解释: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之一。当人体接触到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到血液中。2.寄生虫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寄生虫感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试图清除寄生虫,从而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3.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是血液学中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各自在评估人体健康状况时发挥着关键作用。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血红蛋白的含量直接反映了血液的氧输送能力。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血红蛋白偏低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而偏高则可能与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肺病等有关。红细胞压积,又称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严重缺铁性贫血心脏病

严重缺铁性贫血心脏病是一种由于长期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以下是对该疾病的分点分析:1.病因:主要原因是长期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常见于饮食结构不合理、慢性消化道出血等。这些因素导致体内铁储备耗尽,血红蛋白合成受阻。2.病理生理:缺铁使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心肌缺氧。长期缺氧会使心肌纤维变性,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3.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症状。心脏检查可发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心脏扩大等体征。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血红蛋白正常指数

血红蛋白的正常指数因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为130-175g/L,成年女性为115-150g/L。儿童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则因年龄而异。血红蛋白指数的检测通常通过血液检查来进行,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如果血红蛋白指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贫血等疾病;如果血红蛋白指数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与高原生活、剧烈运动、吸烟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需要注意的是,血红蛋白指数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其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疾病

名医问答

产后妊娠纹红肿凸起瘙痒怎么办

刘春宜
刘春宜 主治医师 襄阳市中心医院

答:产后妊娠纹红肿、凸起、瘙痒,考虑是妊娠纹被过度拉伸或妊娠纹出现的部位细胞增生过快所致,也可能是继发感...

妊娠纹晚上奇痒难耐怎么办 A:妊娠纹晚上奇痒难耐,通常是皮下组织被拉伸,皮肤纤维组织断裂而引起的。除瘙痒外,部分孕妇还可伴有烧灼感...

几个月会长妊娠纹啊 A:通常怀孕3~7个月左右会长妊娠纹,也有可能整个孕期都不长妊娠纹。 妊娠纹的发生在孕妇中较为普遍。妊娠...

孕妇妊娠纹怎么去除 A:孕妇妊娠纹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来去除,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治疗:一般建议是...

怀孕多久长妊娠纹 A:妊娠纹通常会在孕24周左右出现,且在怀孕期间逐渐加深,但也会有一部分孕妇可能不长妊娠纹。 妊娠纹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