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其传染性是比较严重的。
肝炎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染。如果未做好防护措施,误接触了肝炎患者的体液或者是血液,可能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概率,诱发肝炎发作。另外,如果母亲存在肝炎且未及时治疗,在分娩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此时会干扰新生儿的正常生长。
当确诊为肝炎以后,一般会损伤肝脏细胞,也有可能会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容易出现肝区不舒服、食欲减退、厌油腻等情况。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引发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危及生命健康。另外,由于肝炎在治疗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综合考虑,肝炎的传染性相对比较严重。
建议及时去防疫站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肝炎发生。另外,还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等,能够降低肝炎的发病概率。
-
-
肝炎弥漫性病变肝炎
肝炎弥漫性病变肝炎一般指肝弥漫性病变。肝弥漫性病变是指肝脏组织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一种表现,主要为肝脏组织的广泛性、非局限性的病理改变。肝弥漫性病变可能与代谢异常、炎症、寄生虫感染、淤血性疾病、肝硬化等原... 详细»
-
-
肝炎如何传染
肝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一般会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垂直传播、食物和饮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医疗手术和操作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1.血液传播: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例如...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