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肝脏和胃都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肝炎与胃部的关系一般比较近。
肝炎病毒侵害肝脏时,会引起肝细胞炎症以及肝功能损害,导致胃肠道蠕动减弱,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一般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同时肝炎病毒感染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易引发胃黏膜炎症,从而促进胃黏膜溃疡的发生。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会导致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等肝损伤机制的紊乱,进而增加胃癌的发生率。
肝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病毒治疗和肝功能保护治疗,这些治疗措施可能对胃的功能产生影响。例如,抗病毒药物可引起消化不良、胃肠道不适等胃部副作用,肝保护药物可能改善肝功能,从而改善胃部症状。
肝炎病毒感染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破坏,容易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增加肠道细菌感染的风险。细菌感染也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综上所述,肝炎与胃部的关系可以说是密切的。肝炎病毒感染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胃部症状、促进胃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并且肝炎的治疗措施对胃部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肝炎患者而言,除了重视肝脏的保护及病毒的治疗,也需要关注胃部健康并积极预防可能的胃部并发症。
-
-
肝炎弥漫性病变肝炎
肝炎弥漫性病变肝炎一般指肝弥漫性病变。肝弥漫性病变是指肝脏组织在影像学检查中的一种表现,主要为肝脏组织的广泛性、非局限性的病理改变。肝弥漫性病变可能与代谢异常、炎症、寄生虫感染、淤血性疾病、肝硬化等原... 详细»
-
-
肝炎如何传染
肝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一般会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垂直传播、食物和饮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医疗手术和操作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1.血液传播: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例如...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