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内科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
目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为主,例如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静脉营养等。其中,肠微生物移植作为一种潜在的疗法备受关注。
肠道微生物移植是将健康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群通过粪便移植到患者肠道,以恢复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从而改善肠道健康。研究表明,早产儿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肠道微生物群与正常健康婴儿存在差异,有较少的有益菌群和过多的病原菌。因此,通过肠道微生物移植,可以有效调整肠道微生物组成,有望缓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症状,促进肠道愈合。
此外,研究还发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肠道黏膜存在损伤和炎症,使得肠道对感染和外界刺激的抵抗力下降。肠道微生物移植可以通过恢复肠道屏障功能和调节免疫反应,有望减轻肠道炎症和促进肠道修复,从而改善预后。
总的来说,肠道微生物移植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技术改进,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望迎来新疗法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产妇高龄化等因素,使得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在临床上更为多见。而有一种严重疾病对于这类儿童却“虎视眈眈”,死亡率高达50%,其治疗相当棘手,它就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详细»
-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属于获得性疾病的一类,多发生在早产儿、患病新生儿等群体中,其主要病症为粘膜、肠深层坏死,导致其病因有早产、缺氧、缺血、感染等。 详细»
-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一般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其病因可能涉及多个因素,包括营养不良、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菌群失衡等。1.营养不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 详细»
-
-
儿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儿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和体重较低的新生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身症状:患儿可能会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发热、脱水等全身症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