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永源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APTT是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大于100的临床意义一般包括凝血功能异常、凝血系统疾病、肝脏功能异常、抗凝血药物使用等。
1.凝血功能异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大于100可能表明凝血功能异常,即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影响,导致凝血功能受阻。这可能是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血药物的使用或其他凝血系统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易出血、淤血、瘀斑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凝血系统疾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大于100还可能提示存在凝血系统疾病,如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些疾病会引起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倾向,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3.肝脏功能异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大于100还可能与肝脏功能异常相关,因为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和凝血蛋白的重要器官,当肝脏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受损,从而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4.抗凝血药物使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大于100还可能与抗凝血药物的使用有关。一些抗凝血药物能够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从而达到抑制凝血的作用。但是,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过100时,可能意味着抗凝药物的剂量过高或者出现了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大于100时,可能意味着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凝血系统疾病、肝脏功能异常或抗凝血药物使用等情况。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同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恢复凝血功能的正常状态,保障患者的健康。
-
-
aptt降低的临床意义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的临床意义,通常为血液高凝、血栓前状态、血栓形成。1、血液高凝:当APTT降低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血液可能会处在高凝状态,纤溶系统受到抑制,血液循环不畅通... 详细»
-
-
尿酸升高临床意义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通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尿酸的产生和排泄是平衡的,而当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均可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即高尿酸血症。尿酸升高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痛风:... 详细»
-
-
胆红素偏高的临床意义
胆红素是由红血球在体内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胆红素偏高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红血球破坏或胆道梗阻等问题的存在。其临床意义如下:1.指导治疗:胆红素偏高时,通过对胆红素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引导临床治... 详细»
-
-
钠尿肽高的临床意义
钠尿是指脑钠肽,脑钠肽高的临床意义主要是用于诊断疾病。脑钠肽是临床上评价心力衰竭重要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用于判断心脏部位是否发生病变。脑钠肽主要是心脏细胞所分泌的一种利尿成分,通常是由32个氨基酸组成... 详细»
-
-
EB病毒抗体临床意义
检测EB病毒抗体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EB病毒感染的诊断:当患者出现EB病毒感染相关的症状或体征时,检测EB病毒抗体可以确认是否存在EB病毒感染。2、监测EB病毒感染的进展和复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