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脑性瘫痪是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会出现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问题,还可能合并癫痫、视听障碍、感知觉障碍、学习障碍、心理行为障碍等。脑瘫宝宝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发育落后:正常情况下,婴儿在3个月左右会抬头,6个月时会翻身,10个月时会独坐,12个月时会独站。脑瘫患儿可能会出现这些运动发育落后的情况,且落后的时间会比较长。
2.姿势异常:脑瘫患儿的姿势可能会比较固定,通常会表现为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下肢交叉、尖足等。
3.反射异常:脑瘫患儿的原始反射可能会延迟消失,例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同时,他们还可能会出现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等异常反射。
4.主动运动减少:脑瘫患儿的主动运动比较少,且动作比较笨拙、不协调。
5.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可能会出现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的情况,导致他们的肌肉比较僵硬或松弛。
6.其他表现:部分脑瘫患儿可能会出现吸吮无力、喂养困难、易惊、哭闹不止等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脑瘫的症状可能会比较隐匿,容易被忽视。因此,如果怀疑宝宝可能患有脑瘫,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
-
-
介绍脑性瘫痪
脑瘫是一种由非进展性脑损伤和从受孕开始到婴儿期的发育缺陷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脑瘫的危险因素主要发生在有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一种或多种因素。其中一些可能... 详细»
-
-
脑性瘫痪预后如何
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受损而导致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预后因患者的年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干预等因素而异,大多数预后效果不好,要配合医生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性瘫痪患者的预后。... 详细»
-
-
脑性瘫痪的表现
脑性瘫痪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其表现形式可因个体差异和受累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下是脑性瘫痪的一些主要表现:1.运动障碍:脑性瘫痪患者常常表现出肌肉张力增高、肌张力不稳、肌张力过弱等情况,导致运动功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