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感染者可能出现怠倦、食欲下降、恶心、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
1.对肝脏的危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会导致肝脏发炎和损伤,长期慢性感染可能引起肝硬化,严重时可能导致肝癌。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于排毒、合成蛋白质、调节血糖等功能至关重要,一旦受损就会对整个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2.对身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慢性乙型肝炎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使感染者更容易患上其他疾病,且对药物的耐受性也会降低。因此,乙型肝炎感染者需要特别小心,避免受到其他疾病的侵害。
3.对心理和社会的影响:患有乙型肝炎的人往往会受到心理和社会的影响,因为乙型肝炎被认为是一种传染病,感染者会受到歧视和排斥,导致在社会中感到孤立和压力,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
为了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接触,及时接种疫苗。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发现和治疗问题。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乙型肝炎对自身的危害。
-
-
乙型肝炎有什么危害性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肝脏损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严重时... 详细»
-
-
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肝脏感染性疾病。该病毒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或者通过接触染有病毒的物品表面感染,并且对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乙型肝炎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重大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详细»
-
-
乙型肝炎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通常被称为乙肝。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或母婴传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根据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的不同组合,乙型肝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感染。在中国,大约有1...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