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凝血四项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包括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测定,具有诊断凝血相关疾病、指导抗凝治疗、评估手术风险、监测治疗效果、评估肝功能等意义。
1.诊断凝血相关疾病:凝血四项检查可用于诊断各种凝血异常的疾病,如出血性疾病、高凝状态等。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改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指导抗凝治疗:凝血四项检查在抗凝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使用华法林钠片等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监测INR值。通过对INR的监测,可以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患者的凝血功能在良好的范围内。
3.评估手术风险:手术前的凝血四项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判断手术风险。对于高凝状态或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调整手术方案、使用抗凝药物等,以减少手术相关的风险。
4.监测治疗效果:某些凝血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如血友病等。凝血四项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判断疾病是否控制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在血友病治疗中,通过监测APTT可以确定患者是否达到良好的凝血状态。
5.评估肝功能:凝血四项检查中的PT和FIB指标主要反映了肝功能的凝血代谢状态。肝功能受损时,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从而导致PT延长和FIB降低。因此,凝血四项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肝功能的好坏,并监测肝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凝血四项检查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凝血相关疾病,指导抗凝治疗、评估手术风险和肝功能,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有能够检查出是否出现了血液系统疾病,同时也可以检查出有无凝血功能障碍性的疾病。凝血四项指的是凝血功能的4项检查,是通过抽血的方法来进行化验的,通过这种方法化验,能够检查出凝血因子是否... 详细»
-
-
凝血四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正常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1-13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值为25-35秒。纤维蛋白原,正常值为2-4g/L。D-二聚体,正常值为0-0.5mg/L。临床意义... 详细»
-
-
风湿四项的临床意义
风湿四项是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这四项检查指标。它们是风湿性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能够反映患者体内的炎症程度和免疫功能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首先,红细胞沉降率是目前最常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