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急性肝衰竭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严重肝功能损害,导致肝功能急剧恶化的疾病。对于急性肝衰竭的诊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临床表现:急性肝衰竭常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全身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肝性脑病、肝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及体征对于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等,这些指标的异常情况可以反映出肝功能的恶化。
3.肝功能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以及有无结构的损害。
4.病因检测:确定急性肝衰竭的病因非常重要,可能包括感染性、代谢性、药物性、毒性等。
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活检可以观察肝细胞的结构和变化,有助于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一般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病程较短常在8周内,肝功能损害较为严重肝功能指标升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没有明显的慢性肝病病史。当病人满足上述诊断标准时,应尽快给予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总的来说,急性肝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因检测等多方面的指标,及时发现和诊断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怀疑患有急性肝衰竭,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
-
急性肝衰竭症状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通常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病毒感染、药物中毒、酒精滥用、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以下是急性肝衰竭的一些常见症状:1.黄疸:由于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 详细»
-
-
急性肝衰竭的治疗
急性肝衰竭是指在短期内发生的严重肝功能衰竭,常常导致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治疗急性肝衰竭的目标是保护残存肝功能、支持并维持肝功能,同时积极处理潜在的原发病因和并发症。以下是对急性肝衰竭治疗的分点... 详细»
-
-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
急性肝衰竭是指在短时间内原本没有肝脏疾病的患者,突然出现肝脏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多样,具体如下:1.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病毒感染,是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这些病毒...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