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和共情力是两个常被混用但本质不同的心理概念,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情感卷入程度和行为表现方式。
比如当有人掉入情绪黑暗世界时,同理心是在外面喊:"需要我怎么救你?",共情力是走进去说:"我知道这里有多黑,我陪你。"
1. 同理心
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需求和观点,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想法,能意识到他人的情绪,通过语言或行动表达关心,但未必感同身受,着重于解决问题。
例子:朋友失业后,你说:"真遗憾,但下一份工作会更好!"——你表达了关心,但并未深入对方的情绪。
2. 共情力
能够深刻感受他人的情绪,如同自己亲身经历一样,并对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的能力。更强调情感上的体验和共鸣。
简单来说,直接感受对方的情绪,如对方悲伤时,你的身体也有悲伤的反应,完全接纳对方情绪,不急于解决问题。
例子:朋友失业后,你回忆起自己曾失业的绝望感,说:"这种迷茫和恐慌一定很难熬。"——你共享了对方的情感状态。
其实两者没有谁更好的说法,同理心为共情力提供了认知基础,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想法时,就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共情力又能加深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因为通过亲身体验他人的情绪,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强同理心。
无论是同理心还是共情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