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血液病科>
血液病科专家文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病人易出现皮肤和黏膜出血症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正确诊断才能及时进行治疗。首先,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患者会被问及最近出现的瘀斑、淤血、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以及是否有服用过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体格检查包括皮肤、黏膜、淋巴结等。其次,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检查,检查血小板数量、形态和功能,以及检查其他相关指标如全血细胞计数、出凝血功能等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417是怎么回事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指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通常以克/升(g/L)表示。当MCHC为417g/L时,这一数值偏高于正常范围,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首先,高海拔地区的居民由于长期暴露在低氧环境中,机体会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以提高氧输送能力,这可能导致MCHC升高。其次,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也可能导致类似的生理适应现象。除此之外,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也会导致MCHC显著升高。这种疾病会导致骨髓过度生产红细胞,从而增加血红蛋白浓度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67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指每个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通常用于评估贫血的类型和程度。其正常参考范围可能因不同的实验室或检测方法而略有差异,但一般约为320-360g/L。当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367g/L时,略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的上限,以下是对此的分点分析:1.生理变异:某些生理情况下,如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群,由于长期缺氧刺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能会代偿性增多,导致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高。此外,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数值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血常规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血常规通常会出现一系列异常指标,以下是对这些指标的分点分析:1.白细胞计数: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会明显增高,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导致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多。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白细胞计数也可能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抑制了正常白细胞的生成。2.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由于白血病细胞侵犯骨髓,抑制正常造血功能,红细胞生成减少,导致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等

腿上出现浅绿色是白血病吗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影响白细胞的生成和功能。白血病的症状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疲劳、发热、易感染、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等。腿上出现浅绿色与白血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腿上出现浅绿色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皮肤色素沉着:某些情况下,皮肤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导致局部区域呈现浅绿色或其他颜色。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激素变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或其他因素引起的。2.血液循环问题:血液循环不良可能导致腿部皮肤颜色变化

一个多月婴儿喉咙沙哑血小板偏高

喉咙沙哑是指声音变得粗糙、沙哑或者嘶哑,通常是由于喉部受到发炎或者受到刺激所致。而血小板偏高则意味着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对于一个多月大的婴儿来说,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首先,喉咙沙哑可能是由于呼吸道感染、过敏、病毒感染或者声带损伤引起的。对于婴儿来说,喉咙沙哑可能会伴随着其他症状,比如发烧、咳嗽、哭闹等。如果婴儿出现喉咙沙哑的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其次,血小板偏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药物或遗传因素等引起的

淋巴细胞百分率54.1是指什么

淋巴细胞百分率是指血液中淋巴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百分率通常在20%-40%之间。而54.1%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则略高于正常范围。下面从几个分点进行分析:1.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对抗病毒等外来病原体。因此,当身体受到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数量可能会增加,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上升。这种情况下,54.1%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可能是身体正在对抗某种病毒感染的表现。2.免疫系统疾病: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如淋巴瘤、淋巴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能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

血小板指标很低但没有不舒服

血小板指标很低但没有不舒服,可能是生理性原因,也可能是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如剧烈运动、女性经期等,通常可自行恢复。病理性原因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分布异常等,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疾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此外,叶酸缺乏,也会影响血小板的生成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A13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是一种实验技术,用于研究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反应。其中,A13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实验条件、细胞系或标记物。以下是其具体的情况:1.实验原理: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基于淋巴细胞在遭遇外来抗原或异体细胞时的增殖反应。通过将不同来源的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可以模拟体内免疫反应。2.细胞来源:通常包括自体细胞和异体细胞。异体细胞可以是同种异体或异种。3.实验步骤:包括细胞分离、混合、培养和检测。细胞通常在含有必要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确诊为噬血细胞综合证

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系统异常疾病。以下是对该疾病的分点分析:1.病因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主要由遗传或获得性免疫调节异常引发。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常在婴幼儿期发病,而获得性因素则与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2.病理机制:患者的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过度活跃,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导致噬血现象和全身炎症反应。这种异常的免疫反应会攻击自身正常细胞,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

平均血小板体积13.3

平均血小板体积是血液学检查中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估血小板的大小。正常情况下,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参考范围可能因不同的实验室或检测方法而略有差异,但一般而言,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值在7.5-11.5fL之间被认为是正常的。当MPV为13.3fL时,这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以下是对此的分点分析:1.血小板生成活跃平均血小板体积增高可能意味着骨髓中血小板的生成活跃,尤其是新生的大血小板增多。这可能与某些疾病状态如感染、炎症或骨髓增生性疾病有关

免疫系统引起的血小板降低是什么意思

免疫系统引起的血小板降低,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自身免疫反应: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血小板时,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这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的抗体,导致血小板被破坏或寿命缩短。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以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血小板减少。例如,登革热病毒、HIV等感染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症。3.药物反应:某些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抗癫痫药和一些化疗药物,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减少

溶血贫血是什么

溶血贫血是一种造血系统的疾病,其特点是红细胞过早破坏导致贫血。溶血贫血可以分为遗传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遗传性溶血贫血是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镰状细胞贫血和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一种遗传障碍导致的,这种疾病使得部分红细胞变形成镰刀状,从而增加了红细胞的破裂和寿命减少的风险。地中海贫血则是由于一种血红蛋白的遗传突变引起的,这会导致红细胞的易损性增加,从而导致红细胞过早破裂。后天性溶血贫血通常是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最常见的是免疫性溶血贫血和溶血性贫血贫血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3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指每升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8-6.3×10^9/L。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1.3×10^9/L时,略低于正常范围,这可能反映了一些健康问题。以下是其具体的情况:首先,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是由于某些感染造成的,特别是那些由病毒引起的感染。例如,流感、普通感冒、水痘等病毒感染都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此外,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等,也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其次,药物因素也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

缺铁性贫血伴随着激烈胃疼

缺铁性贫血患者如果出现激烈胃疼的症状,可能是由于贫血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进而影响到胃部的健康。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影响氧气的输送。贫血可能导致全身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间接影响到胃部的正常功能,如减缓胃肠蠕动,导致消化不良。另外,长期贫血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胃黏膜更易受到损伤。而胃疼可能是由于胃黏膜受损、炎症、溃疡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因为营养吸收不良,导致胃黏膜更易受损

血小板压积0.07是什么原因

血小板压积0.07%可能是生理性原因,也可能是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时间:血小板一般在午后略高于清晨,冬季高于春季。-运动:剧烈运动后血小板压积会升高。-其他:正常人血小板压积也会出现暂时性升高。-病理性原因:-血小板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等,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血小板压积降低。-血小板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小板数量增多,导致血小板压积升高。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压积0.07%只是一个检查结果,不能单独依据这一指标来诊断疾病

血小板压积(PCT)0

血小板压积是血液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血小板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PCT的数值变化可以提供关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状态的重要信息。当PCT值为0时,这通常意味着血小板数量极低或检测中出现了误差。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PCT为0可能预示着患者存在出血风险或止血功能障碍。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化疗、放疗等治疗导致的骨髓抑制

急性髓性白血病m2

急性髓性白血病M2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以下是对其的分点分析:1.疾病特点:急性髓性白血病M2属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其特点是骨髓中原始和幼稚的髓系细胞异常增生,导致正常造血受到抑制。这种白血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2.症状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同时,由于正常造血受到抑制,患者还可能出现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等情况

缺铁性贫血血色素69是什么情况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特点是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质量。血色素,即血红蛋白的含量,是评估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正常的血色素水平,男性一般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0g/L。当血色素降至69g/L时,已属于中度贫血。对于血色素69的情况,首先要考虑的是患者可能存在的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的问题。这可能与饮食习惯、消化系统疾病或慢性失血有关。患者可能表现出乏力、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

体检发现蛋白2红细胞2

体检报告中的蛋白质和红细胞指标是评估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参数。当这两个指标出现异常时,可能预示着身体的某些方面存在问题。对于蛋白质指标,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很低。如果尿液检查显示蛋白质2+,即蛋白质含量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受损。肾脏是过滤血液、排除废物的重要器官,如果其过滤功能受损,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就可能泄漏到尿液中。因此,蛋白质2+可能是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的信号。红细胞2+则通常指尿液中出现了过多的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有红细胞或数量极少

名医问答

产后妊娠纹红肿凸起瘙痒怎么办

刘春宜
刘春宜 主治医师 襄阳市中心医院

答:产后妊娠纹红肿、凸起、瘙痒,考虑是妊娠纹被过度拉伸或妊娠纹出现的部位细胞增生过快所致,也可能是继发感...

妊娠纹晚上奇痒难耐怎么办 A:妊娠纹晚上奇痒难耐,通常是皮下组织被拉伸,皮肤纤维组织断裂而引起的。除瘙痒外,部分孕妇还可伴有烧灼感...

几个月会长妊娠纹啊 A:通常怀孕3~7个月左右会长妊娠纹,也有可能整个孕期都不长妊娠纹。 妊娠纹的发生在孕妇中较为普遍。妊娠...

孕妇妊娠纹怎么去除 A:孕妇妊娠纹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来去除,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治疗:一般建议是...

怀孕多久长妊娠纹 A:妊娠纹通常会在孕24周左右出现,且在怀孕期间逐渐加深,但也会有一部分孕妇可能不长妊娠纹。 妊娠纹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