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40岁的患者刘平,受困于骶尾部小小的肿块达30多年之久。刘平出生时,骶尾部有一绿豆大小类水疱形的小包块,在3个月大时行了她人生的第一次手术。没想到的是,她的人生从此与这块骶尾部包块纠缠不止,遂后进行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手术,甚至到国外进行诊治,前后治疗花费300多万,都未彻底治好。多次手术不仅给刘平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疾病的反复发作也让她备受折磨。
(刘平的就医经历)
几经辗转,刘平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就诊,任东林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多次的临床诊断,发现原来刘平是患了先天性骶前囊肿。可刘平因经过多次的治疗,失去应有的解剖特征,治疗更加困难,给医生带来巨大的考验。
所幸,任东林教授不负众望,终于为刘平解除了这30余年身心备受折磨的病源。
骶前囊肿是什么?为何骶前囊肿容易漏诊、误诊?
任东林教授解释:“ 骶前囊肿在临床中比较少见,因其发病率极低,位置很深,大多数医生临床经验比较少,很难进行辨认。”
骶前囊肿前期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随着肿块的不断增长,患者肛门处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排便困难等症状,与肛瘘、肛周脓肿这些肛门常见病症状相似。由于很多医生缺乏临床经验,对此病没有一定的警惕心,就容易误诊。
因此,明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医生需要通过MR、CT、磁共振、指检等多方面的检查,再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才能下诊断。如果确诊是骶前囊肿,要马上要找专业的、经验相对丰富的医生进行治疗。
骶前囊肿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时间久了容易癌变。如果发生癌变就可能要切除肛门或直肠,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任东林教授分享骶前囊肿的案例)
骶前囊肿能根治吗?任东林: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多为患者考虑
对于骶前囊肿,任东林教授及其团队有着相对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尽管这个病比较罕见,但他们也处理过上百个案例,看片经验较多,有一定的警惕心。
手术治疗是目前根治骶前囊肿唯一的办法,保守治疗和其他治疗方式都极容易导致疾病复发。大部分医生都会经腹部进行骶前囊肿根治术,但是任东林教授却认为,治疗骶前囊肿最好的方法就是经骶尾部手术,它的好处就在它的损伤、出血量都会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会相对低于经腹部的手术。
骶前囊肿的手术难度在于容易损伤直肠,因此,任东林教授十分强调应重视对骶前囊肿解剖的认识。若术后直肠穿孔,则容易发生反复感染,控制大便的功能就会下降,降低患者的的生活质量。
任东林教授说:“外科医生术前要评价手术风险,留一条后路,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多为患者考虑。”制定一套好的手术方案是很重要的,了解手术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利的诊断学依据。
任东林教授表示,目前为止,他做过上百例的骶前囊肿手术都没有切过患者的肛门和直肠,这是让他很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任东林教授及其团队医生讲解骶前囊肿根治术)
仁心仁术,迎难而上,做患者的“守护神”
“宁愿医生多努力,也要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这是任东林教授反复强调的一点。任教授坦言,对于骶前囊肿这种少见的疾病,他有非常大的压力,怕辜负患者的信任,想尽量地保证患者的器官、功能不被破坏,尽量减少患者伤害。
任东林教授认为好的医疗团队要有综合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被同行认同,被患者信任。从复杂病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熟悉解剖环境,才能更熟悉病例的发生、发展的临床特点,更好地为患者排忧解难。
正是由于任东林教授及其团队排除困难,勇于挑战高难度病例,像刘平这种疑难病例才得以治愈。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值得学习。
(通讯员:简文杨、李饶尧)
-
-
肛门肿痛是痔疮吗
肛门肿痛分几种情况。一是痔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长痔疮发炎。二是肛裂,发生肛裂时,肛门也会肿痛,而且这种痛与痔疮相比,比较厉害,而且肛裂多发生在肛门前壁或者后壁。三是肛周脓肿,一般是肛窦炎肛窦感染,会引... 详细»
-
-
肛门流脓是什么原因
肛门流脓是肛门周围化脓性感染性疾病,肛腺感染从外括约肌皮下部位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所致,通常位于肛门周围皮下部位,主要症状是肛门周围的持续性剧痛,伴有阵发性跳痛,一旦发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甚至有脓流,应... 详细»
-
-
得了骶管囊肿怎么锻炼
骶管囊肿没有特殊的锻炼方法来减少囊肿或缓解症状。长时间坐着、站立、行走、奔跑等动作都会增加椎管内脑脊液的静水压,导致骶管囊肿的扩大或紧张的现象,加重骶神经的压迫。骶管囊肿可以适当卧床休息或骶尾部抬高休... 详细»
-
-
骶管囊肿睡觉正确姿势
骶管囊肿是骶管里面的一种良性占位性病变,他对睡觉的姿势并没有要求,没有所谓的正确姿势。睡觉的姿势不会对骶管囊肿造成影响,不管是仰卧侧卧以及俯卧,都不会对骶管囊肿有产生什么影响。这是因为骶管是一个硬性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