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溶血性黄疸是一种由红细胞在体内过早破裂释放血红蛋白而引起的黄疸。溶血性黄疸的正常值范围取决于胆红素的浓度,在正常情况下,血清胆红素浓度应低于17.1μmol/L。所以溶血性黄疸21μmol/L属于轻度黄疸,不严重,但需要引起重视。
除了胆红素水平,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也是评估溶血性黄疸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严重的溶血性黄疸伴有皮肤和巩膜明显的黄疸、尿液深色、腹痛、脾脏肿大等症状。
总之,溶血性黄疸21μmol/L属于轻度黄疸,需要引起重视,可能表明身体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评估和治疗。同时,平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合理饮食,及时就医治疗其他可能影响溶血性黄疸的疾病,有助于预防和减轻溶血性黄疸的严重程度。
-
-
溶血性黄疸出院标准
溶血性黄疸的出院标准,是当宝宝的胆红素降到150umol/L以下,基本上就是安全了的可以出院。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症状比较轻微的是生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十天左右,黄疸现象就会消退,这样的宝... 详细»
-
-
如何预防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溶血性贫血引起的,其中红细胞被异常快速破坏释放出大量胆红素,导致皮肤和黏膜发黄。预防溶血性黄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感染:感染是溶血性黄疸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要尽量避免感染。这包括... 详细»
-
-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
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使的病人的皮肤、巩膜等变黄。最高正常胆红素为17.1μmol/L,结合胆红素3.42μmol/L和未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溶血性黄疸是因为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形成大量未...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