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支原体感染会导致白细胞升高。当人体受到支原体侵袭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防御机制,通过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加速生成并释放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从而使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以此对抗支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
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会黏附于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上皮细胞表面,释放毒素并引发免疫病理损伤。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为例,支原体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识别其为外来病原体,巨噬细胞首先吞噬支原体,并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向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分化,并促使成熟的白细胞快速释放入血,使得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能直接吞噬和杀灭支原体,淋巴细胞则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制发挥作用,如T淋巴细胞可激活其他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中和支原体毒素。
在临床检验中,血常规检测是判断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辅助手段之一。一般来说,支原体感染初期,白细胞可能仅出现轻度升高,随着感染的进展和炎症反应加剧,白细胞升高会更为明显。不过,白细胞升高的程度因个体差异和感染部位、严重程度有所不同。部分免疫力较弱或感染较轻的患者,白细胞升高幅度较小;而免疫力较强但感染较重的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显著升高。此外,支原体感染引发的白细胞升高,还可能伴随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支原体感染常出现白细胞升高,但仅靠白细胞数值不能确诊支原体感染。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尿频尿痛等)、病原体检测(如支原体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综合判断。一旦确诊支原体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敏感抗生素治疗,随着感染得到控制,白细胞水平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
-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支原体引起。一、定义支原体感染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样生物,可以引起尿道炎、淋病、宫颈炎、盆腔炎等感染。二、症状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道灼... 详细»
-
-
支原体感染症状
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主要取决于支原体的致病力,患者本身的免疫力情况。泌尿生殖道感染潜伏期为一到三周,呼吸道感染起病缓慢,潜伏期2至3周,病初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一般于病后2~3天... 详细»
-
-
人形支原体感染
人形支原体是一种寄生在人体生殖道的支原体,属于支原体属。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抑制其生长和繁殖,但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它就会引起感染。人形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详细»
-
-
UUDNA支原体感染
UUDNA支原体感染一般是指解脲支原体DNA检测结果为阳性。解脲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最小原核生物。主要寄居于人体的泌尿生殖道,其中解脲脲原体即UU属于解脲支原体的一种,可用御外法治疗,它是性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