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们用医术拯救了我的生命,用爱心温暖了我的心灵,对于我来说是生命的重生。”近日,南方医院增城院区普通外科(肝胆外科)医护团队收到一名胆囊手术后患者的感谢信,信里深切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精准技术及精心护理的肯定与感谢,而信的背后是一段长达6小时、如履薄冰般的“拆弹”历程。
原来,患者刘大叔(化名)因反复右上腹疼痛在外院就诊时被诊断为“高度怀疑胆囊癌”,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犹如一块重重的石头压在刘大叔的心里。为寻求更好的治疗,刘大叔慕名找到南方医院增城院区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杨定华。结合刘大叔相关情况,杨定华教授建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中发现患者胆囊壁炎症水肿、增厚明显,与胃十二指肠、肝外胆管等周围脏器形成致密黏连,胆囊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极其严重,结构紊乱,且血供丰富,胆囊三角结构始终欠清,导致手术难度几何级增加,手术出血、胆漏和副损伤等灾难性风险极高。
杨定华手术团队就像拆弹专家一样,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像抽丝剥茧般一点一点把与周围脏器紧密黏连的胆囊完整切除。手术持续了6个小时,整个过程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手术出血等风险,非常考验术者的操作技巧、精细的分离技术和精准的定位等。
术后病理报告“胆囊结石,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这让刘大叔终于放下心头大石。在医护团队的专业、精心照护下,刘大叔很快康复出院。
杨定华教授表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胆囊炎症,属于胆囊炎的特殊类型。该病容易与胆囊癌混淆,其本质是良性病变,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慢性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可能会反复发作,合并感染导致胆囊坏疽、胆囊穿孔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
杨定华教授提醒,女性、老年人、雌激素水平高人群、肥胖人群及运动过少人群、不吃或少吃素食以及口味偏甜人群、不吃早餐人群、饮食不洁人群等,往往更加容易患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如若出现慢性右上腹隐痛反复发作(可能放射至背部),急性发作时可有恶心、呕吐,腰背部放射痛及发热,触及腹部肿块,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当出现体重减轻或有胆囊结石并出现黄疸(眼白、皮肤、黏膜都出现黄色,尿液颜色加深、陶土样大便等)时,可能是患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预警信号,应引起重视。
此外,90%以上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导致胆汁淤积、胆囊黏膜损伤,胆汁渗入胆囊壁引发慢性炎症。因此,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要预防胆结石,做到低脂饮食、规律进食、控制体重;胆结石患者应每年复查超声,警惕胆囊炎发作;若出现持续右上腹痛伴发热,需尽早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
(通讯员:刘进娣、李颜玉、贾海娜;图片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