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急诊科

“BEFAST”!这家医院保安又又又救人了!

人来人往的中山六院金融城院区门口川流不息。39岁的东哥(化名)刚把车停稳,准备接做完血液透析的母亲回家。忽然,突发头晕,感到四肢无力,无法行动,停留许久的车引起了正在执勤保安的注意。保安副队长和当值队员了解情况后,迅速疏导交通,确保通道通畅,同时询问东哥身体状况,并陪同东哥在微循环车道休息。

不久,东哥身体猛地一软,猝倒昏迷。“快来人,微循环有人昏迷,意识模糊!”保安副队长莫军立刻呼叫急诊区保安队员运来车床。

话音未落,正在南广场执勤的保安潘斌斌听到急呼。没有丝毫停顿,他立即冲向急诊科,与同事合力推起车床,奔向现场。4位保安合力将昏迷的东哥平稳转移至车床上,争分夺秒推往急诊科。

到达急诊分诊台,“他可能是中风了。一边手脚没力,嘴角还有点歪!”潘斌斌斩钉截铁地对护士说道。通过东哥的症状,一个在急诊执勤时看过、背记过的“BEFAST”卒中早期识别口诀瞬间清晰地浮现在他脑海。

“赶紧推进抢救室!”

“什么时候开始的?”

“刚刚,还不到五分钟!”

这场见义众为全程仅用4分55秒,为后续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

急诊医生测量东哥血压高达177/109mmHg,询问东哥家属得知,他患有4年高血压病史(最高达185mmHg),但近两年未规律服药、监测血压。

急诊科快速启动绿色通道,抽血备检,给予静泵降压药平稳血压,并联合放射诊断科完善头颅CT检查,结果提示:右侧颞叶-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大,脑组织受压明显。神经外科紧急会诊,负责人陈文立副主任医师结合患者症状及CT结果,判定患者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有手术指征。

神经外科团队立即联系手术麻醉中心,为患者行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手术全程顺利,术后辅以脱水、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东哥恢复良好。目前神志清醒,病情稳定,后续将进一步康复治疗以恢复肢体功能。

陈文立指出,长期未规范控制高血压是东哥本次脑出血的核心诱因。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已高达3.3亿,高血压患者占据了2.45亿,比例高达74%。然而,我国半数以上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问题,而在知晓自己有高血压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因没有明显症状和不适,对此不以为意,不进行治疗。

陈文立提醒,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万万不可因血压降至正常后,自行减少降压药用量,甚至停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需加以重视,立足于长期管理,若突发头痛头晕、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这并非我院保卫科第一次迅速反应,协助医生进行救治。日前,一名男子复查时突发晕厥,家属大喊“救命”,正在附近执勤的保安闻声,立即跑向患者,与其他保安同事配合,呼叫急诊科医生,迅速处理,从晕厥到送至急诊,全程仅用3分钟。此事恰好被在我院采访的广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跟进、报道。

在潘斌斌心中,“医院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这份信念让他对这份工作充满自豪。他日常不仅会关注学习医院公众号的科普文章,更将院内宣传栏中常见疾病特征识别等医疗知识记在心中。这支“医患守护先锋队”中还有很多“潘斌斌”。

他们身上那份主动关怀与责任感,正是这支队伍最鲜明的标识。医院后勤保障处保卫科负责人表示,“保卫科一直强调将医院‘三创三服’文化理念融入日常。这不仅要求保安员精准识别潜在安全风险、解决安全问题,更要将这份警觉化作温暖援手——在巡查时多留意步履蹒跚的患者,在入口处主动帮扶携带重物的家属,让警惕性从‘发现问题’升华为‘解决需求’,成为医患间的温暖纽带,为每位患者健康全力以赴。”

在我院,救死扶伤、见义勇为早已成为医务工作者薪火相传的工作态度和事业追求。在下班的路上、外出学习的车站,甚至旅行的路途中,都出现过我院医生、护士、学生、保安救人的身影。一次次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如点点繁星照亮生命的希望,彰显医者仁心的真谛。

(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刘山青;图片由医院提供)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