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急诊科

基孔肯雅热:比登革热更“磨人”的蚊子病,你了解多少?

作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 段娟娟 主管护师、陈勇 护师、李美容 主管护师

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 邓文 主任医师、刘美娟 副主任护师

近期,广东佛山顺德区发生逾千例基孔肯雅热,引起了不少网友关注。相较于登革热,这个基孔肯雅热听上去有些陌生,别慌!让我们科学认识它,掌握预防之道。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 “花蚊子”)叮咬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1952 年该病毒首次在坦桑尼亚被发现,“基孔肯雅” 在当地语言中意为 “弯曲”,因患者常因关节剧痛而肢体弯曲得名。

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近年来因全球贸易和人口流动呈扩散趋势。在我国属于输入性传染病,呈现 “境外输入为主、局部地区偶发本土传播” 特点。输入病例主要通过本地伊蚊扩散形成 “输入—本地传播” 链条,南方省份因伊蚊分布广泛成为高风险区域。

感染基孔肯雅热的症状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潜伏期为1-12天,通常3-7天,多数人会出现以下症状:

1.突发高热

通常持续2-3天后退热,有的约3天后会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双峰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病毒血症期(感染期)持续5天。

2.剧烈关节痛

伴发热同时出现,发展迅速,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

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常有关节肿胀

关节痛多为游走性,随运动加剧,晨间较重

3.皮疹

多数在发病后2~5天,好发于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数天后消退。

基孔肯雅热的救治

目前基孔肯雅热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期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1. 退热止痛:发热或关节痛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缓解症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2. 休息与补液:多饮水,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

3. 重症处理: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接受住院观察和支持治疗。

如何防控基孔肯雅热

1. 翻盆倒罐清积水。室内水生植物3-5天换水一次,储水容器要加盖,没有蚊虫孳生地就可以大大减少蚊虫的叮咬。

2. 积极动手灭蚊虫。蚊香、电蚊拍、防蚊喷雾要备好,卫生死角要处理,没有蚊虫的叮咬就没有此类病毒的传播。

3. 个人防护要做好。出门穿浅色长衣长裤,户外树荫草丛少逗留,家里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挂蚊帐。

(通讯员:王舒华)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