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生殖内分泌专科主任 陈慧 教授
女孩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女的烦恼”正悄悄到来:腰上长了“游泳圈”、脸上挥之不去的婴儿肥,想减肥又怕饿肚子,少吃也担心长不高、月经“出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生殖内分泌专科主任陈慧教授介绍,青春期的女孩们身体内部正在上演一场名为“建立HPO轴”的“大升级”,而减肥,就像一场需要策略的“升级打怪”,需要全盘了解、科学布局。
认识身体内部的“激素军工团”
“发育关”的关键不是体重秤上的数字,而是女孩们身体里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比重要的系统——HPO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它像身体内部的“激素军工团”。在这个系统里,下丘脑是“总司令”,负责在大脑里发布需要分泌激素的初始命令;垂体是“传令兵”,负责接收命令并传达给卵巢;卵巢是生产工厂,负责根据指令生产雌激素、孕激素等,这时女孩便会迎来月经初潮、胸部发育等。
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这个“军工团”顺利启动并稳定运行。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分泌各种激素和炎症因子,干扰大脑(下丘脑和垂体)对卵巢发出的正常指令。
其中瘦素就是由脂肪细胞产生,它的正常功能是向大脑(特别是下丘脑)发出信号,告诉大脑“能量储备充足,可以正常进行繁殖等耗能活动了”,从而促进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脉冲式分泌,启动HPO轴。
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导致瘦素水平异常升高。长期高水平的瘦素会使得下丘脑对它的敏感性下降,即出现“瘦素抵抗”。
下丘脑无法正确读取“能量充足”的信号,反而误以为身体处于“饥饿和能量不足”状态。为了保存能量,它会抑制GnRH的脉冲式分泌。从而导致“GnRH分泌减少 → 垂体分泌的FSH(卵泡刺激素)和LH(黄体生成素)减少 → 卵巢功能被抑制”的发生,导致排卵障碍、月经稀发甚至闭经。
正因为如此,对于因肥胖导致月经紊乱或不孕的女性,临床上的首要和基础治疗就是减重(即减少5%-10%的体重)。减重可以显著减少脂肪组织,降低瘦素、雌激素、胰岛素和炎症因子水平,从而部分甚至完全恢复HPO轴的功能,恢复正常排卵和月经。
但专家提醒,如果采用像节食这样“野蛮”的减脂方式,导致能量严重不足时,“总司令”下丘脑很可能一下子会被“吓懵”,从而导致HPO轴紊乱,直接的表现就是常见的月经“出走”、甚至影响未来的生育能力。
因此,“健康的瘦”需要守护好HPO轴。
四个“小怪物”导致青春期易长胖
为什么青春期容易长胖?陈慧教授介绍了身体里隐匿的四个“小怪物”。
1.激素变化:雌激素水平上升会自然地让脂肪倾向于堆积在臀部和大腿;2.学业压力:压力大会导致皮质醇激素升高,这会让人更想摄入高热量食物;3.生活习惯:课业繁重、久坐不动、熬夜睡眠不足影响瘦素分泌等习惯导致发胖;4.饮食不节制:青春期对高热量食物、零食等自控力差,过度摄入。
对付“小怪物”,什么“武器”最有力?陈慧教授介绍了青春期科学减脂的几大核心策略。
首先需要建立智慧饮食的概念:吃得好不是吃得少,口诀是:每餐都有主食(碳水)+ 蛋白质 + 蔬菜,多喝水。
第二项“秘密武器”是让运动变得有趣起来。“有的人不喜欢跑步,但没关系,运动有很多种,可以试试跳舞、游泳、打球、瑜伽,甚至周末去爬山、骑行。任何能让身体活动起来的都是好运动。”
睡眠与情绪是隐藏的“超级装备”。想要减重,应保证每天8-9小时的睡眠,睡眠中身体会修复、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瘦素,还能改善皮肤状态。
最后,还要学会调节压力。学习太累时,用听听音乐、写写日记、和朋友聊聊天取代暴饮暴食的宣泄方式,情绪健康会直接影响“激素司令部”的工作。
学会欣赏身体正努力成长
“无论是家长还是青春期的女孩,要学会告别体重焦虑!”陈慧教授指出,不要每天称体重,比起体重,可以更关注围度(腰围、臀围)和穿衣服的感觉,有可能体重没变,但体型更好看了。科学减重这是一场马拉松:不要追求一周瘦10斤的奇迹。养成一个健康的好习惯,就是打败了一个“小怪物”,“慢慢来,才会比较快。”
什么时候该借助外力“打怪物”?专家介绍,如果出现超过3个月没来月经(继发性闭经),情绪极度低落,对食物有过度的恐惧或迷恋,无法控制地暴饮暴食等比较极端的情况,家长应给予第一时间的重视和关注,并寻求专业的帮助。
【专家简介】
陈慧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生殖内分泌专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妇科生殖内分泌专科主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临床副主任;
专业特长:自然流产等妊娠相关疾病诊疗及发病机制研究;
社会任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殖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优生优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等;
学术成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编写《流产基础与临床》、《早产基础与临床》等专著;《中国医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产科急救杂志》、《热带医学杂志》 、《现代妇产进展》等杂志编委、审稿专家。
(通讯员:黄睿、曾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