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妇产科 > 产科

破解孕期“营养密码”,孕期就应该这样吃!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老话在当代科学中得到了全新诠释。从受孕到宝宝2岁这关键的1000天,是奠定一生健康的黄金窗口期。其中,孕期是生命早期1000天机遇窗口期的第一阶段,胎儿的各个器官系统都在进行“初始设置”,孕期营养管理就如同在编写宝宝未来的健康程序代码。那如何通过营养管理为宝宝“编程”出“开挂”人生呢?值此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来临之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产前诊断和围产专科团队为大家带来了一份“通关秘籍”,帮助孕妈们轻松完成孕期营养“大闯关”。

码住!孕期饮食体重“小贴士”

在饮食能量方面,妊娠早期不需要额外增加能量,妊娠4个月后至分娩,在原基础上每日增加能量200kcal。200kcal是什么概念呢?200kcal相当于米饭160-200g(生米煮熟后的重量)、相当于馒头150-160g、相当于瘦猪肉135-140g、相当于鸡胸肉160-170g、相当于鸡蛋3-4个、相当于苹果400-500g、相当于香蕉200-250g、相当于蛋糕50g,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去进食。

如果判断自己的饮食是否均衡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围产专科副主任张睿副教授表示,体重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标准”,增长情况就反应了营养摄入与消耗的平衡状态:体重增长过快,妊娠期糖尿病风险高血压风险显著增加;体重增长不足,胎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重儿风险增加。

收藏!预防出生缺陷的“营养四剑客”

预防出生缺陷,叶酸、优质蛋白、铁剂以及钙剂+维生素D可谓是“营养四剑客”,扮演着重要作用。那在备孕及孕期中如何正确服用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刘颖琳教授为大家支招:

1.叶酸:神经管发育的“守护神”,补充叶酸可以预防脊柱裂、无脑儿等神经管缺陷。

普通备孕女性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补充叶酸0.4mg-0.8mg,至妊娠满3个月。孕3个月后可继续补充含有叶酸的复合维生素。

有过神经管缺陷妊娠史的女性至少在孕前1个月每天补充叶酸4mg(国内剂型原因,可每天补充5mg),至妊娠满3个月。妊娠中晚期继续补充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并持续整个妊娠期。

若遇叶酸代谢基因异常问题,可适当添补活性叶酸摄入。

2.优质蛋白:胎儿生长的“建筑材料”,建议每天增加20g(约相当于3个鸡蛋清)。

3.铁剂:预防贫血的“造血原料”,可在首次产检进行血清铁蛋白检测,铁蛋白小于30ug/L,建议每天补充铁剂30-60mg。妊娠中晚期可根据复查的铁蛋白水平调整铁剂用量。

4.钙剂+维生素D:骨骼发育的“黄金搭档”,妊娠中期开始每天至少补充钙剂600mg直至分娩,建议选择含维生素D的钙剂。对于维生素D缺乏女性,建议额外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获得有效的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需注意钙剂和铁剂需错开时间服用。

当心!孕期营养“雷区”

一般来说,生的或未熟透的动物性食物、高汞鱼类、未消毒的鲜牛奶以及腌制熏烤的肉类等存在致畸风险的食物,酒精与过量咖啡因摄入等损伤神经系统类的食物,都是孕期营养管理的“雷区”,这也是大多数孕妈们所熟知的。但还有一些食物会刺激母胎代谢紊乱,譬如茶、咖啡、奶茶等,却是孕妈们所疏忽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围产专科祝丽琼副教授分享了一则在门诊经常会遇见的诊疗情况:小丽在孕26周完成了糖耐量和血常规的检查,血糖数值非常“漂亮”,医生却注意到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只有90g/L,相对其他孕妈来说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值了,排除了小丽出血、地中海贫血等特殊情况以后,医生发现小丽在孕期仍保留着“晨起喝咖啡,饭后饮茶”的爱好,茶的鞣酸、咖啡的咖啡因和多酚类物质均会影响铁的吸收,增加孕期缺铁性贫血风险。经过减少茶和咖啡的摄入、加大铁剂补充,分娩前小丽的血红蛋白上升至125g/L。

祝丽琼副教授提醒,因孕期免疫力下降,孕妈们应该尽可能避免高危食物的摄入,以保障母婴健康。

生命最初的营养密码,在胚胎形成的那一刻就已开始“编写”。孕期营养不仅是母亲给予孩子的第一份礼物,更是预防出生缺陷最经济有效的天然屏障,希望每一位宝宝都能拥有无“陷”未来!

【专家简介】

刘颖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围产专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

专业特长:从事妇产科围产医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三十多年,对围产医学,尤其是有关宫内感染、宫颈机能不全导致的早产、晚期流产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早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宫颈环扎术、产后盆底康复、优生优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有较深的造诣。

社会任职: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母胎医学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盆底学组成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女性泌尿学分会常务委员等。

学术成就:承担和参与多个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发表SCI及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和参加编写多本学术专著。在西藏日喀则仲巴县援藏期间完成海拔最高地区第一台剖宫产及宫颈环扎术。

门诊安排:北院区(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张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围产专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医院围产专科副主任。

专业特长:产科疑难重症处理、生殖免疫、胎儿医学、产科手术

社会任职:广东省医学会妇幼保健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产科急救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产后出血学组成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第一届产前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学术成就:参与国家重点项目 1 项,主持省级科研基金2项,一作和参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参编专著6部。

门诊安排:北院区(周二全天,周五上午)。

祝丽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围产专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从事复发性流产、早产及高危妊娠监护及处理,胎儿医学

社会任职:中国优生科学协会母胎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教育协会妇产科健康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妇产科青年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母胎医学医师分会第二届青年医师工作组副组长、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胎儿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学术成就:主持科研基金 3 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写论著8部,《早产的基础与临床》(副主编),参与编写专家共识/临床指南2篇,获中山大学教学成果 二等奖 2项,主持广东省教学改革基金 2 项,中山大学教改基金2项,发表教学论文5篇,参与编写全国统编本科生第8版数字化教材,第2、3版研究生教材。

门诊安排:北院区(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通讯员:刘文琴、徐琦、黄睿;图片由医院提供)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