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这个节气里,人们十分重视冬至进补这一习俗。加之位于十二月下旬的冬至,已迈入冬季,气温由高转低。这种寒气伤人的天气,身体更需进补调养。对于冬至养生,现代人对其的重视程度远不比古代人的小。甚至有人说,冬至养生的好坏,会决定来年的身体状况,养的好,则健康无忧,养不好,则病症缠身。究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冬至养生好坏决定来年的身体状况,是真的吗?
一般来说,节气的转变也意味着阴阳的转化。气始于冬至,冬至到来,气候转冷。外界阳气开始消退回收,相应的阴气会开始逐渐加重,人体也会受到天地之气的影响而出现阳虚阴盛的症状。但在中医上,阴阳平衡是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一方过盛或过弱均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出现。因而,冬至养生,旨在养阳,阳气养足了,阴阳便不会失衡,而且有利于善化机体自身的阴阳调节机制,身体健康不易出现问题。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认为,冬至养生养的好,能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冬至应如何进补?
一、食补
食补主要有三大类食物,滋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以及平补类食物。木耳、黑豆、甲鱼、海参等属于滋补类食物,能够滋阴益肾、填精补髓,肾虚或血虚者可以适当多食。温补类食物主要有甘蔗、羊肉、鸡肉等,其中肉类多以汤制品为主,温补类食物多具有热性,适合于气虚患者,有利于养阳。但应注意控制温补类食物的摄取量,过多摄入会导致阳气过盛而出现上火。平补类食物主要有莲子、猪肝、大枣、银耳等,这类食物属于平性食物,即无偏温、偏寒特性,适用于无气虚血虚者。
二、药补
当归、枸杞、白术、甘草、地黄、人参、田七等均是药补的常用药材,由于药补配方需要根据个人体质情况来进行特定配制。因而,药补相对于食补约束性较大,但药补的功效还是毋庸置疑的。如果选择药补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补配方的配制,以达到针对性调养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冬至进补切勿盲目乱补,补需要补在对的地方。如果只是一味地药补、食补,疯狂进补,到头来,体内阴阳必会紊乱,适得其反。
-
-
冬至养生如何养?养生之坑大有所在,切勿大意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不同的节气讲究不同的养生方法。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十分受百姓重视的一个节气,冬至更是中华民族一个特有的传统节日,也叫“冬节”。滋补是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之一,因而每每到这个时候,人们会... 详细»
-
-
夜来霜降新冬至,霜降节气跟着中医这样养生→
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此时阳气下沉,阴气始凝。医生提醒,在此时节早晚天气较冷、中午较热,秋燥明显,养生需顺应天时,动静结合。 详细»
-
-
小寒凛冽,驱寒养生——看体质进补是关键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数九寒天,民谚有云:“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也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小寒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到来了。 详细»
-
-
冬季进补,来年打虎!再三提醒:这7种食物,养生又防病
在秋冬季节到来之时天气变化较大,空气相对比较干燥容易导致各种病原体进入体内,引起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疾病等,尤其是流感性感冒,在这个季节最为高发。冬季气温较低,体内热量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想要... 详细»
-
-
滋补心脏的食物有哪些
心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全身血液的循环流通提供一定的动力,将血液运行到人身体的各个部分,对于心脏的保护尤为重要。部分患者患有心脏性疾病,可以通过食物进行滋补,比如海带、青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