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80/52mmHg,心率130-140次/分,体温39.3℃,究竟是什么病导致这么严重。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胰腺肝胆外科收治了这样一名罹患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误以为胃部不适,延误了病情,变成“小黄人”,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一度危及生命。
腹痛不适未重视,胆总管结石差点要了命
来自增城的张先生今年40岁,平时身体硬朗,近日因右上腹疼痛不适超3天来院就诊,全身皮肤及眼睛发黄,伴恶心呕吐,体温39.3℃,白细胞27.63×109/L,总胆红素高达396.84μmol/L,是正常值的23倍;且血压低,心率快,精神差,明显是休克的表现。接诊的胰腺肝胆外科张大伟副主任医师急忙给病人查了上腹部CT,可见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广泛扩张。胰腺肝胆外科主任潘卫东主任医师团队详细查看病人情况及检查资料后,考虑病人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胆总管结石,需紧急行胆道引流术。
常规治疗为手术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放置T管,医院里经常见到腹部挂个袋子的病人,最短也要留置2周,长则1-2个月。为尽可能减轻病人痛苦及手术带来的创伤应激反应,加上病人曾做过胆囊切除手术,对再次开刀比较抗拒,潘卫东主任医师团队决定为病人紧急实施ERCP取石术(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取石术即将十二指肠镜经口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导入专用器械进入胆管或者胰管内,在X线透视下注射造影剂造影,通过球囊取石等操作。具有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大大缩短、治疗风险低等优点,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CT显示胆总管结石
潘卫东主任指导开展ERCP
开通绿色通道,内镜技术化险为夷
在抗感染、纠正休克的同时,经消化内镜中心的通力协作,由潘卫东主任医师指导、张大伟副主任医师主操,消化内镜中心邬骏魁作为助手,只用了半小时即顺利完成了ERCP术。术中导管进入胆管后可见脓液从胆管流出,取出大量结石,留置鼻胆引流管,术后第二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胆红素明显降低,腹痛呕吐症状缓解,无发热寒战。
胆总管结石是什么?
要了解胆总管结石,首先要知道胆总管是什么。张大伟副主任医师介绍到,胆囊内的胆汁要经过一段管道流入十二指肠,这段连接胆囊与肠道之间的管道就是胆总管。胆总管结石即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其好发于胆总管下端。胆总管结石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主要因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等原因形成;由胆囊内掉出到胆总管内的结石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切莫因为短期内没有症状便置之不理,当胆总管因为结石堵塞时,可能会引起胆源性胰腺炎及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他提醒:对于患有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患者,尤其是反复发作的病人,应尽早进行手术;胆囊结石导致胆道梗阻的患者,也应尽早进行手术;对于长时间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建议定期复查。
近期该院胰腺肝胆外科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及消化内镜的协助下开展了数例ERCP,这项技术也是胆胰内镜中难度级别最高的四级手术。随着现代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肝胆胰腺疾病领域,更加要求医生不断提高技术。一手腹腔镜,一手十二指肠镜,两手都要硬,双镜联合,内外兼修。除用于胆总管取石,该院将ERCP与腹腔镜联合,形成了针对胆管癌、胰腺癌病人从“术前减黄”到根治性手术一站式治疗策略,给病人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
胰腺肝胆外科团队
(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
-
-
胆总管结石十ERCP胆总管支架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常见于胆道炎、胆囊炎等胆道疾病的慢性化。胆囊结石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滑入胆总管中,导致胆总管结石的形成。胆总管结石的存在可能引起胆总管的局部炎症、胆管梗阻等并发症,严... 详细»
-
-
胆总管结石如何检查
胆总管结石是指在胆总管内形成的结石,可以导致胆道梗阻和胆囊炎等疾病,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治非常重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检查方法:1.彩超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是一种相对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评估胆总... 详细»
-
-
胆总管结石是什么
胆总管结石是指在胆总管内形成的结石,是由胆囊中形成的胆囊结石从胆囊经过胆总管进入胆总管而形成的。胆总管是连接胆囊和小肠的管道,起到将由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至小肠中帮助消化的作用。胆总管结石通常是由于胆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