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援海珠封控区核酸采样突击一队凯旋。据悉,该队51名队员支援封控区12天,居家隔离5天,共计采样150678人次。其中,上门采样2408人次。
有战必应、有召必回。据悉,51名队员在11月5日接到医院招募“支援海珠核酸采样突击队”队员的通知,毅然决然连夜报名,主动积极响应号召,投身海珠区疫情防控一线战斗岗位。大塘片区、华洲片区是51名队员的“主阵地”,他们和社区群众、疫情防控人员一起肩并肩、心连心,共同筑起新冠防疫的“钢铁城墙”:布置采样网点,固定为社区群众进行核酸采样;派发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盒,守护疫情防控的基础防线;走街串巷、爬楼登高挨家挨户上门采样,打造疫情防控的一线屏障。
战疫情,斗新冠,争胜利。为满足海珠区封控区内医疗需求,应海珠区卫生健康局要求,自11月14日起,核酸采样突击队51名队员们开始分批原地上岗、下沉一线,成为驻点医疗服务人员,分布在南州街道、赤岗街道、凤阳街道、龙潭街道中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接诊感染群众,问疾问病问痛苦,送医送药送温暖,每天接诊人数高达上百人次。汗水浸透的工作服无不记录着逸仙人吃苦耐劳的坚强品格,口罩深压的面痕无不撰写着守护健康的庄严承诺。
数日鏖战,体力消耗,精神紧绷,数名突击队队员患上了口腔溃疡、口唇疱疹、面部红疹!但队员们不叫苦,不退却,坚决完成各项任务。
目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仍有多批次医疗队在广州各区各处奋战。在海珠琶洲区域,一支由359名队员组成的支援方舱医院医疗队累计救治2525名患者;由3名检验科技术骨干组成的支援队伍,进驻琶洲气膜实验室快准狠“狙击”病毒。在海珠封控区域,由130名队员组成的两支核酸采样突击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为群众进行核酸采样;由16人组成的驻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队,为管控区域群众提供优质不间断的医疗保障服务。与此同时,由8人组成的逸仙医疗队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为战“疫”贡献逸仙智慧、逸仙方案;15名队员进驻中山大学南校园驻点一周执行核酸采样工作,100余人次支援校园抗疫。在广州各区各处的逸仙“英雄”们纷纷表示,白衣为甲,当枕戈待旦。我们要做抗疫战线上的“急先锋”,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广州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逸仙力量!
愿疫情退却,山花烂漫;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通讯员:刘文琴、冯铭彬、雷炳喜)
-
-
进驻封控区4天采集70990人次,51名逸仙突击队在行动!
“我们中山医的志愿队伍是社区眼中的尖刀连队、攻坚能手,大家要时刻做好打硬仗的准备……”2022年11月10日凌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驻海珠封控区的核酸采样突击队队长冯铭彬还在微信群内布置工作。据... 详细»
-
-
一位住在封控区的医生,发起成立“街道医疗支援队”主动上岗就地战疫!
有人白衣“出征”,有人就地“上岗”。十几天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派出了一千多人次的医护人员先后前往150多个地点支援核酸采样。另一些因住在封闭、封控区,居家隔离的医护人员则主动请缨,在社区就地“上岗... 详细»
-
-
【战疫日记】我在封控区当突击队副队长
我叫郑杰,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的一名治疗师,刚度过29岁的生日,来势汹汹的广州疫情让我“奔三”的这年开始得不平凡——11月15日晚,我参加医院组建的核酸采样“突击队”前往海珠封控区执行核酸采... 详细»
-
-
中山三院支援市八抗疫医疗队,第二批100名队员结束隔离休整,平安凯旋!
7月23日上午,中山三院支援市八抗疫医疗队第二批100名队员结束隔离休整,平安凯旋。至此,传染病防控“王牌军”已全部归队。 详细»
-
-
结束休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2名援港医疗队队员回家!
去时寒未尽,归来夏已暖。5月19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港医疗队队员结束休整返回广州。在这近两月里,22名队员在香港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后简称“亚博馆”)与香港同胞并肩作战,圆满完成既定工作目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