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媒体:您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从医的?
秦敏:我从医是出于偶然。因为我父母以及两家祖辈的最高文凭仅限于高中。1983年,当我考大学时,我在部队大院长大,那里有农场、山和水。我在部队幼儿园时,经常去采集植物、观察昆虫和小动物,因此对这些特别感兴趣,这是我选择中医的原因之一。
另外,小时候我也喜欢看历史书,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而中医的历史也颇具悠久,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当时的年代,找工作,要不就是参加高考考上大学,要不就是顶替父母。 我当时在中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原本立志要考上大学。最初的理想是想成为工程师,当时我的榜样是陈景润、爱因斯坦,但数学和物理没考好。然而我的生物和语文、化学考的挺好,加上我自己的兴趣,所以我报了广州中医学院,即现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就这样,我偶然走上了医学之路,成为了我特别喜欢的中医医生。
医联媒体:您从医多少年了?
秦敏:我是1983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读了五年,1988年毕业。从那时起到今年,我已经从医整整36年了。
去年,我们班举办了毕业35周年的大学同学聚会,也是我庆祝我们相逢40年。我们通常是每隔五年或十年举办一次聚会。去年,从1983级到2023年已经是35年了。而今年,2024年,是龙年,也标志着我正式从医36年。
医联媒体:在从医过程中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秦敏:因为我刚刚毕业的时候,并不是来到现在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我一毕业就去了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在那里一干就干了19年。直到2007年,我才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到了现在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当时的越秀区中医院是真正的基层医院。我记得当时,我是越秀区中医院在文革之后第一个正式引进的大学毕业生。那时候是1988年,刚毕业的大学生非常抢手。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在包分配工作,也可以自主就业。
我到越秀区中医院从基层做起。当时,我什么科都做过,包括病房、心电图、眼科等,因为基层医院基本上是全科医生,什么都要做。一直到后来我到了省二中(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从2007年到现在,也接近17年了。
中医用针灸可以治疗某些奇难杂症。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很深刻,有个小朋友出生时有小儿脑瘫,不会说话,走路也不行。父母都准备放弃了,经过各种方法效果都不理想。后来我接手以后,足足跟他治疗了五年。这么多年,我一直跟踪着这个病情。现在,他不但能够自食其力,还可以结婚生小孩了。从一个被父母准备放弃、完全没有希望,比较绝望的一个病例,通过我们的中医技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和技术,现在不但能够自食其力,还能够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这真的让我体会到治病救人有多大的意义。
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医文化中博大精深的针灸。针灸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飞针更是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13年到疫情前的2019年,我共去了近15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弘扬中医文化,推广针灸技术。无论是美国、英国、加拿大,还是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承认针灸的价值。不仅是中国人,就连我们的华侨,以及国外人士也对针灸表示认可,这一点并不奇怪。老外对针灸的认可度也相当高。
因此,每次出国我都携带着成千支针。记得2013年,我前往莫斯科,为前苏联的俄罗斯人授课针灸,持续了10天。当时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是李辉大使,国庆招待会上,我还特意为一位俄罗斯副总理治疗病症。另外,还有一位俄罗斯冬宫博物馆的馆长,我为他治疗头痛。后来,我前往美国、墨西哥,参加了中国文化节,发现中医针灸在中国文化中备受欢迎。
古代的针灸文化至今仍然充满活力,代表着中华文明的辉煌,持续不断地为世界民族做出贡献。我通过亲身经历和参与,见证了中医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这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激励,成为我在中医道路上越走越坚定的动力。
医联媒体:您觉得当医生辛苦吗?有后悔过当医生吗?
秦敏:各行各业都有辛苦,有的是体力劳动,有的是脑力劳动。作为医生的辛苦,我是这么理解的:辛苦并不是坏事,因为有了辛苦才有事情做。如果生活过于安逸,可能会不思进取。另外,失业也是一种辛苦,因为没有事情可做,虽然生活安逸。相比其他职业,医生这个职业的辛苦程度是相对较高。比如,外科医生可能需要连续几个小时进行手术,而针灸医生除了开药,还要动脑筋、施针、飞针。
做医生这个职业有多辛苦呢?
首先,是体能上和思想上的辛苦。我们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人的健康与疾病与天文、大自然、社会因素、人文、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社会矛盾以及个人身体状况等都有关系。因此,医生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来治疗疾病。所以,作为医生不仅需要进行脑力劳动,还需要进行体力劳动。
其次,医生的辛苦,还体现在成才之路的艰辛。医生需要经历长达八年的艰苦学习,包括五年本科和三年规培。医生的工作生涯也充满了压力,需要不断晋升,晋升过程中伴随着各种考试和压力。
第三,我觉得最辛苦的是心理压力而不是体能,医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所有的事就是钱越多,价值越高。唯一不能用钱衡量价值的,是人的生命。因为生命是无价的,每一次医疗行为都需要谨慎考虑。医生可能面临着比其他职业更大的风险和压力。
尽管医生的职业辛苦,但是我认为这些辛苦是值得的。因为医生的使命是治病救人,为人民健康贡献力量。相比之下,还有一些职业的辛苦和风险更大,比如战士保家卫国、警察等。作为医生,尽管面临着辛苦和挑战,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
医联媒体:如果时光倒流,给您重新选择的机会,您还想从事什么职业?
秦敏:如果时光倒流,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可能会选择成为一名老师。我觉得教师和医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医生是治病救人,而老师则是教书育人,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职业。当然,医生也有很多优点。我经常和朋友交流,或者在老干部大学授课时,遇到很多70多、80多岁的老同志退休后选择学习中医。他们会告诉我,做医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家里有一个医生,家人的健康就不会成为忧虑。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答案。
古人说过:“一技傍身走天下”,所以做医生至少是一个技术。每个正规医生都必须持有职业医师证,这意味着医生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做医生可以帮助到亲戚、朋友、家人。当他们遇到小病小痛时,我们能够提供一些医学常识,比如对高血压要定期服用降压药,对突发的胸痛可能是心肌梗塞,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我们能够给出预防性的建议,或者提供有价值、正确的答案,帮助他人。同时,也能够帮助到自己。作为医生,当我们自身出现一些身体隐患时,比如黑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征兆,我们能够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最大的好处是,当很多病人来找我们看病时,他们可能处于痛苦之中,要么是因为疾病折磨而痛苦,要么是因为疾病影响了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变得焦虑或抑郁。通过我们的治疗或诊断,借助现代医学的条件或我们自身的技术,我们能够找到病因并对症治疗。这能够拯救病人的生命,让一些不舒服的症状消失。看到病人恢复健康并感到开心,帮助他人,同时也获得成就感,这是做医生最快乐的地方。
医联媒体:您觉得从您刚刚医生时相比,医学有哪些比较大的变化?
秦敏:回顾我的医生生涯,可以看到医学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刚刚毕业,那是1988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处于百废待兴之际。医疗检测设备、医院条件以及手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例如,我在1985年实习时,很少见到糖尿病和高血压,大部分病例都是呼吸道感染或营养不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
首先,医院的规模、环境和设施有了巨大的改善,与现代发达国家基本接轨。医疗条件、住院环境、医疗设备以及医疗人才的水平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新出现了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这些疾病的后遗症特别多。另外,新冠肺炎以及各种变异病毒的出现也改变了我们的治疗思路、手段和用药。
医联媒体:您觉得从医生涯中,最为自豪或者欣慰的是什么?
秦敏:在我的医生生涯中,最让我自豪和欣慰的是能够治愈一些奇难杂症,或者是通过岭南飞针治疗一些看似很普通但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例如,岭南飞针在治疗小儿脑瘫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这让很多绝望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另外,我也为能够探索和创新针对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感到自豪。例如,焦虑症、抑郁症、顽固性失眠以及顽固性头痛等疾病,虽然不致命,却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们中国岭南飞针在这些领域进行了探索,开展了有效的治疗,这让我觉得特别自豪。我曾亲眼见证了广府庙会上的数百人参与体验,包括我去年去新疆,参加一个广州对口扶持少数民族的维吾尔族学生活动。他们当地的群众有头痛的、颈椎不舒服的,经过我们飞针治疗20来次,马上就起效了。几千年前的古老的针灸针,现在还能发挥这么好的作用,立竿见影。而且也不用花费很多的金钱或者设备。人们通过飞针治疗后的欣喜和开心,这让我感到格外欣慰。
医联媒体:很多人说医生把大部分的耐心和精力给了病人,忽略了家人。如果要给家人说一句话,您会说什么?
秦敏:医生这个职业相对于许多其他行业来说可能会更辛苦一些,压力也更大一点。但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家庭和职业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与家人的关系处理得相当不错,我所了解的同行大多也是如此。
尽管医生的工作要求经常轮班、夜间值班,还要参加各种考试、写论文,或者应对突发事件,这可能导致一些冲突,比如可能会错过家人的生日或节日庆祝。但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只要我们的心与家人保持一致,只要家人理解我们,这些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最后,我想对家人说:“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一起共同进步。”
医联媒体:您会建议子女从医吗?
秦敏:我非常希望我的子女选择从事医学工作,我的女儿也选择了这条路,我们还是同校校友,都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我是1983级的毕业生,而她是2015级本科生,随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她目前已经毕业,正在省级三甲医院的ICU急诊部门工作。尽管她选择的是与我不同的专业领域。
作为一名职业是医生的家长,我认为子女选择医学专业有很多好处。首先,这能帮助她避免走弯路,我可以传授她在学习医学过程中的经验,包括学习方法和资料收集等。其次,我可以根据我的经验告诉她如何快速上手,如何打好医学基础。此外,我也会分享一些个人经验,相信她会更愿意听取。
总之,作为一名医生,我鼓励我的子女选择从医,因为这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好处,远远大于弊端。
医联媒体:可以分享一下您有哪些个人爱好吗?
秦敏:我大学时的爱好是摄影和玩音响,其中摄影一直延续至今。前几年我购买了自己的相机,尽管现在手机已经取代了相机,但我依然喜欢用它记录人文景观,并经常拍摄风景,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另外,我还喜欢与大自然接触,这个爱好也在我接触中医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种文化,我对传统事物特别感兴趣,比如喝茶、茶文化,以及红木家具等。
医联媒体:对于医患关系您希望是怎样的?
秦敏:我觉得我处理医患关系还算不错。医患关系,首先需要相互尊重。作为医生,我们给予患者治疗,也期待患者尊重我们的专业。毕竟,我们是专业人士,能够提供专业的解答和治疗方案。同时,我们也要尊重患者,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首先尊重他们作为个体的尊严。此外,我们也要尊重患者的选择,比如一些治疗方法可能比较昂贵,有些手术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所以,我认为医患关系的核心是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作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我会更多地从患者的角度考虑,了解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经济情况,尽量为他们提供风险较小、经济负担较轻的治疗方案。医患双方都站在对方的角度,以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态度进行医疗行为,这样社会和医院的氛围会更加和谐。
-
【从医故事第11期】李敏:...
李敏 主任医师
-
【从医故事第13期】相大勇...
相大勇 副主任医师
-
【从医故事第15期】侯辉歌...
侯辉歌 副主任医师
-
【从医故事第1期】乔贵宾:...
乔贵宾 主任医师
-
【从医故事第4期】曾科学:...
曾科学 主任医师
-
【从医故事第16期】谢杰伟...
谢杰伟 副主任医师
-
小孩经常听故事会近视吗
小孩经常听故事一般情况是不会引起近视的,如果是通过看电子产品听股市,可能会引起近视。1、不会一起近视:小孩经常听故事属于比较好的习惯,如果只是单纯听故事通常不会引起,听故事并不需要眼睛盯着屏幕,也不会伤害到眼睛,然而能减... 详细»
-
揭秘 鼻涕黄色浓稠背后的故事
那段时间,我闺女的小鼻子里总是塞满了厚厚的黄色鼻涕,不仅让她呼吸不畅,还时常让她眼泪汪汪。作为妈妈,看着她难受的样子,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一开始给她吃了些感冒药,但情况并没有好转。那黄色浓稠的鼻涕依旧每天挂在她的小... 详细»
-
医学科普--ABO溶血
ABO溶血是指新生儿ABO溶血症。近期在上班时,来了一位抱着宝宝??的患者,说自己的宝宝经检查发现的新生儿ABO溶血症,但不知道新生儿ABO溶血症是什么?特地前来咨询。我听他讲述完后,叫他不要过度担心??,运用了我多年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