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疗技术科室>
医疗技术科室专家文章

青年战疫|我在疫线,守护医者安全是我的使命

在抗疫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患者救治,却同样与病毒短兵相接,他们密切关注着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谨小慎微、心细如发,尽心尽力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他么是疫情防控战中隐形的战士,看似悄然无声,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守护医者安全的哨兵,他们就是院感督导员。

南方医院派出217名医疗队员支援琶洲方舱医院

11月14日上午8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派出217名医疗队员支援广州琶洲方舱医院。医疗队出征仪式在学校大礼堂前广场举行,学校、医院领导以及广大教职员工为医疗队送行。出征仪式由南方医院李国新副院长主持,南方医科大学黎孟枫校长为医疗队授旗。

“药不能停!”为保患者用药安全,他们半夜集结、步行上岗……

广州市“最严峻疫情”之下,药师团队承担着医疗服务中守护用药安全的重要任务。11月10日晚,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为保障患者用药工作安全、有序开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绿码”药师半夜集结回院待命,他们当中有人打不到车步行近一小时到岗,有人从佛山连行李都没来得及收拾便迅速到岗,有人还在哺乳期内安顿好孩子便第一时间出发……疫情之下,他们力保“药不能停”!

进驻封控区4天采集70990人次,51名逸仙突击队在行动!

“我们中山医的志愿队伍是社区眼中的尖刀连队、攻坚能手,大家要时刻做好打硬仗的准备……”2022年11月10日凌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驻海珠封控区的核酸采样突击队队长冯铭彬还在微信群内布置工作。据悉,该院51名医务人员闻令而动,火速集结组成核酸采样突击队,进驻海珠区封控区。截止到11月10日24时,短短4天时间,共计采样70990人次。其中,上门采样2049人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脑科学与脑疾病”课程在中山大学开讲

以“探索脑科学,了解脑疾病,守护脑健康”为核心理念,11月2日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开设的《脑科学与脑疾病》通识课程在中山大学南校园开讲。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燕铁斌教授牵头完成首个ICF中国国家标准

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2年第13号文件发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燕铁斌教授为第一牵头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家标准《功能、残疾、健康分类的康复组合评定》(GB/T41843-2022)获批发布。该标准也是世卫组织2001年发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之后,由中国专家完成的第一个中国国家标准。

柳叶刀子刊:中山六院左涛团队发表肠道菌群最全综述,促理论转化为实践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左涛研究员在LancetMicrobe(IF=86.208)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gutmycobiomeinhealth,disease,andclinicalapplicationsinassociationwiththegutbacterialmicrobiomeassembly”的综述。

一纸谢词重千斤!在高原“抗疫”一线,广东“女将”展现巾帼风采

10月8日,一封跨越近三千公里的感谢信送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信中,洛隆县党委、洛隆县人民政府向该院2022年6月赴西藏洛隆县开展医疗帮扶工作的四位“女将”致以了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她们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不仅带来了中大的精湛医术,更弘扬了中大的博爱精神,传承了孙中山先生的赤子情怀!”

中山六院牵头国际多中心合作,实现早期肠癌患者复发风险准确预测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团队领导完成了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通过研究表观基因组中鲜为人知的“暗物质”——CpG匮乏区的甲基化,开发了一项能准确识别早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的新型分子标志物组合MePEC。论文发表于肿瘤学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IF=11.8),期刊配以同期社论文章。

骨科大咖云集珠江,这家中医院续写骨伤新担当

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金文杰,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林兴栋,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首席教授何伟莅临此次论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万春友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臻教授等国内知名骨科专家出席论坛。此次论坛还有来自各大医院的专家学者近两百人参加,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

把“话筒”交给患者 听听这家医院的患者怎么说……

“你们真的是我和我家人的救命恩人!”吴先生说着话,一下子站起身,对着不远处的一位医生深深拱手一揖。其他病友也纷纷诉说,“每次来这里都感觉宾至如归!”“这里的医护人员都特别亲切。”“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9月5日,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一场名为“医患一家亲”的特殊交流会牵出了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一段段美好而动人的温暖回忆。

棒!女医生跪地高铁站,抢回乘客生命

危急关头自告奋勇,临时组队为倒地的陌生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了解到,该院生殖中心李婷婷主治医师与一位前往台山的儿科医护人员一起,在广州南站成功救治一名心脏骤停的高龄乘客。

黄埔区中医医院与黄埔区图书馆共建 落成首家医院发热门诊电子图书馆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建设逐渐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先进的网络化管理模式,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信息资源服务。移动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图书馆未来发展和建设的必然选择,主要是在传统图书馆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促使图书馆朝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疫线故事|广州这对亲兄弟在海南三亚“疫”线“相聚”,同为使命而战!

自海南省三亚市“0801”疫情发生以来,三亚本土阳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人数仍在快速增加,省内各市县也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疫情。来自广东、湖南等多个省份地区和海南省内各市县的医疗队、海南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默默奉献、履职尽责、一心为民,成为抗疫中最感人的风景。

院士作序,人卫出版!中山六院牵头编写的疫情防控著作崭新面世!

经历反复推敲和打磨,由中山六院文卫平院长、中山大学肖海鹏常务副校长主编,集合全国多家综合性三甲医院专家编写审核,同时还邀请张文宏教授、唐小平教授等知名学者担任顾问的《医院应急防控呼吸道传染病实践》一书,近日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肝海绵状血管瘤早期症状,早就诊早治疗好

本文讲述一中年女性因4个月前行体检彩超提示肝血管瘤,近1个月偶有上腹部疼痛不适,来我院门诊就诊,在我院确诊为肝血管瘤,在行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继续予术护肝护胃等对症支持处理。经过我院系统规范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复查未见复发。

肝海绵状血管瘤早期症状有哪些?早就诊早治疗疗效好

本文讲述一中年女性因4个月前行体检彩超提示肝血管瘤,近1个月偶有上腹部疼痛不适,来我院门诊就诊,在我院确诊为肝血管瘤,在行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继续予术护肝护胃等对症支持处理。经过我院系统规范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复查未见复发。

CACA指南骨肿瘤精读巡讲,1225万人恭逢其盛!

7月1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抗癌协会承办的“CACA指南精读系列巡讲-骨肿瘤专场”活动隆重举办。

CACA指南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精读巡讲,1082万人共襄学术盛举!

7月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抗癌协会承办的“CACA指南精读系列巡讲-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场”活动隆重举办。

危急时刻火车救人,这名中医学子好样的!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到了一封特别的表扬信,信表扬的对象是我院2022级研究生郑泽炜。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名医问答

产后妊娠纹红肿凸起瘙痒怎么办

刘春宜
刘春宜 主治医师 襄阳市中心医院

答:产后妊娠纹红肿、凸起、瘙痒,考虑是妊娠纹被过度拉伸或妊娠纹出现的部位细胞增生过快所致,也可能是继发感...

妊娠纹晚上奇痒难耐怎么办 A:妊娠纹晚上奇痒难耐,通常是皮下组织被拉伸,皮肤纤维组织断裂而引起的。除瘙痒外,部分孕妇还可伴有烧灼感...

几个月会长妊娠纹啊 A:通常怀孕3~7个月左右会长妊娠纹,也有可能整个孕期都不长妊娠纹。 妊娠纹的发生在孕妇中较为普遍。妊娠...

孕妇妊娠纹怎么去除 A:孕妇妊娠纹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来去除,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治疗:一般建议是...

怀孕多久长妊娠纹 A:妊娠纹通常会在孕24周左右出现,且在怀孕期间逐渐加深,但也会有一部分孕妇可能不长妊娠纹。 妊娠纹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