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舱日记】在前线,年轻力量这样发着光
11月15日,我院方舱医院医疗队359人进驻琶洲方舱,接管2500余张床位。我作为医院团委书记出征前线,深感责任重大,在方舱,我又被委以方舱医院医疗队第二党支部书记的重任。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我的身上,而我也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我的身后有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医院大后方,有对我们关切关怀的院领导,更重要的是我有一帮同风雨、共担当的战友,这其中,还有我们生生不息的青年力量。
-
-
【抗疫日记】门内门外,“逸”起守望相助
我们这支“突击队”经验丰富,队员们大多有支援各地核酸采样的经验,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受到这次任务比以往更加艰难。城中村的小路弯弯绕绕犹如迷宫,抬头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家各户晾晒的衣物,缝隙间才能看到这几天阴沉的天空,密密麻麻的“握手楼”栖居着上万人,这张细密的“网”成了病毒蔓延的温床,也是我们这次发起“进攻”的主战场。防护服是我们的“护甲”,采样物资包是我们的“弹夹”,我们在每一条小巷“冲锋”,在每一栋楼中“战斗”。
-
-
【抗疫日记】迎难而上,中山三院全力保障群众正常就医!
11月28日一早,位于天河区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入口处,患者通过亮码、测体温后,有序进入医院门诊就诊。
-
-
【方舱日记】共筑互助 方舱里有群“白大助”
自2022年11月16日接管方舱医院以来,广东省人民医院接管的琶洲方舱医院累计出院逾千人。在方舱医院里,除了每日里忙得“脚不沾地”的医护人员,还有一群可爱的志愿者和医务人员并肩战斗在方舱里,他们协助“大白”分发物资、还帮助医护人员分发餐食、维持秩序、打扫卫生、协助其他患者扫码、填写信息等,是“大白”的得力助手,并给自己取名“白大助”。
-
-
突然被通知新冠核酸混管采样初筛阳性怎么办?
近期多地新冠疫情呈高发态势,如果突然接到混管初筛阳性通知,我想不少人会有六神无主的感觉,不知道该做怎么做。当前,疫情防控部门的会通知所有混检阳性人员就地隔离,等待防控人员上门复测核酸。
-
-
【抗疫日记】抗击疫情,我们在病区战斗
2022年11月24日,天灰蒙蒙的,时不时飘点小雨,我们组刚刚上完闭环以来的第一套夜班,迎着轻柔的微风和略带凌冽的寒意,回到了闭环隔离的酒店,每个人脸上n95压出来的印子还久久未消,眼圈下的乌青也透露着难掩的疲惫,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刚下班的如释重负和想要回到温暖被窝的急切心情,但当电梯停到每人要下的楼层时,我们都会会心一笑,然后说上一句:“睡个好觉。”
-
-
【方舱日记】我和一群“素未谋面”的朋友
11月17日凌晨,我们方舱正式开始收治患者,2天内,近2500名舱友来到了这里,这是我和这群“朋友”的第一次“正式见面”。口罩下,是一双双闪烁着急切、慌乱、疲惫的眼睛,而我的汗水也已经浸透衣衫、干了又湿,忙碌、凌乱的我没来得及和他们好好打声招呼,便又匆匆开始下一项工作。
-
-
共接管超过2700张床位!广东省中医院琶洲方舱医疗队再添生力军
11月23日中午,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再次派出一支医疗队入驻琶洲方舱开展工作,队员包括医生、护士以及后勤人员等。医院党委书记史俏蓉、副院长李俊等院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医疗队送行。
-
-
已支援海珠高风险区18天,我们“徒步”海珠的日子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安排,11月6日,广东省中医院组建第一支50人的支援海珠突击队,赴海珠疫情最严峻区域执行核酸采样任务。18日下午,医院再次派出30人的突击队支援海珠。连日来,队员们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穿街走巷、爬楼进行核酸采样......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为早日打赢疫情攻坚战贡献杏林力量!
-
-
【方舱日记】在前线,我们双向“治愈”
今天是我们接管方舱医院的第四天,2500人已基本上收治完毕。这几天的天气阴沉沉的,方舱内却灯火通明,不同于初见时的空旷、荒芜,偌大的方舱现在已经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井井有条了。
-
-
为加快新冠患者康复,护士们这样做
“等一下要新收一个31周的孕妇,有腹痛,要做胎监,需要一位产科护士。”中山三院岭南医院隔离病房护理总调度刚说完,就有护士自告奋勇:“我是产科护士!交给我!”
-
-
逸仙方舱接收患者一周,今天第一批出院66人
“今天是你们战胜病毒,出舱的日子。出舱以后,请大家要加强锻炼以及营养,还有两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是……!”11月24日上午9点半,位于琶洲保利世贸中心二号馆的逸仙方舱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援方舱医院医疗队临时第一党支部书记林道炜教授正对着即将出院的66位患者做出院前的叮嘱。
-
-
南方医院琶洲方舱医院首批患者康复出舱
2022年11月23日,南方医院琶洲方舱医院首批120多名患者陆续康复出舱。首批出舱患者覆盖从9岁到67岁的人群,入院时间在11月14-15日,大部分患者康复后感觉良好,对南方医院琶洲方舱医院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高度评价和纷纷致谢。
-
-
【战疫日记】我在封控区当突击队副队长
我叫郑杰,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的一名治疗师,刚度过29岁的生日,来势汹汹的广州疫情让我“奔三”的这年开始得不平凡——11月15日晚,我参加医院组建的核酸采样“突击队”前往海珠封控区执行核酸采样任务,我是这支“突击队”的副队长。
-
-
【抗疫日志】方舱医院里的特殊生日:祝宝贝3岁生日快乐!
11月23日中午11:30,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有些热闹,原来恰巧是小患者诚诚三岁的生日,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生日,一直关注宝宝健康的中山三院医护人员早早的为他准备好了生日蛋糕和最温暖的祝福......
-
-
大白化身孩子王 细微“疫”路陪伴
“小朋友,今天乖不乖?乖就有礼物奖励哦!”11月22日晚,当班值守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支援琶洲方舱医疗队的护士李海霞、和继承,化身礼物天使,给方舱的孩子们带来了惊喜的睡前礼物。
-
-
【方舱日记】方舱抗疫紧张又漫长的6个日夜
我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一名护士,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同事们都叫我小屿。今天是我进入方舱医院的第六天,在这里,紧张的工作赶着我们必须加快奔跑,对抗疫胜利的盼望又让日夜变得漫长。️
-
-
刚刚,51名支援海珠封控区的逸仙突击一队队员凯旋!
2022年11月22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援海珠封控区核酸采样突击一队凯旋。据悉,该队51名队员支援封控区12天,居家隔离5天,共计采样150678人次。其中,上门采样2408人次。
-
-
逸仙方舱战“疫”一周,留下这些温暖的人和事……
“大爷,做核酸检测时不需要喊‘啊’……”11月2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援方舱医院医疗队为全舱患者进行核酸采样,舱内各项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开展,359名医护人员坚守“疫”线,尽全力让感染者尽快康复。据悉,逸仙方舱医院现已累计收治2525患者。
-
-
大白带方舱迷路的小孩回“家”
据悉,11月16日以来,广东省人民医院快速组建一支包括医生、护士和安保、保洁、信息等后勤保障人员在内的200多人队伍,成建制接管广州琶洲方舱医院,共2500张床位。2022年11月17日1:00—18:00,顺利接收2133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