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肌病主要指的是由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的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也叫做皮质类固醇性多发性的肌病。类固醇肌病可以分为慢性或急性的类型。慢性类固醇肌病比急性更加多见,起病较为隐匿,主要的表现是盆带的肌无力,并渐渐的发展,最后会累及到四肢近端的肌群和肩胛带肌。
类固醇肌病的治疗
类固醇肌病的治疗主要分为慢性类固醇肌病的治疗和急性类固醇肌病的治疗。慢性类固醇肌病可以在停药后的数月或数周就到达恢复状态,当使用含氟制的患者改用非氟制剂以后肌无力的症状就会出现相应的缓解。而急性类固醇肌病的患者则需要在停药后的数周就会出现好转的迹象,存在少部分的患者肌无力可能会持续一年左右。
类固醇肌病的临床表现
1、慢性类固醇肌病
慢性类固醇肌病主要是由于长期使用皮质类的固醇所引起的肌肉出现病变。患者常常具有长达数年或数月大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的用药史。
(1)患者的肢体肢带肌和近端肌力量相对比较弱,呈现对称的分布。该病首先会侵犯下肢的近端,并渐渐的发展,最后会累及到四肢近端的肌群和肩胛带肌。
(2)人体的醛缩酶和血清CK处于正常。肌电图也是正常的或呈现轻微的肌源性损害,无自发的电位。肌活检会发现肌纤维的大小出现轻微的改变,可能伴有Ⅱ0型纤维的萎缩,但无很少的肌纤维坏死和炎性细胞的浸润。
2、急性类固醇肌病
急性类固醇肌病主要是由于皮质类固醇所导致的急性四肢瘫痪性肌病和危重病性肌病。患者常常因为多种全身性的疾病或严重顽固性的哮喘接受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治疗,也见于脓毒血症等危的患者,当肌肉缺失神经支配以后会摄入大量的皮质类固醇,便会出现选择性的肌凝蛋白缺失,这就是急性类固醇肌病的特征性表现。
-
-
口服类固醇药物有哪些
口服类固醇药物有许多种,类固醇属于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具体的说类固醇属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一般这类药物分为长效、中效以及短效。长效的药物包括地塞米松,口服的就是地塞米松片,中效的有泼尼松,而短效的有注射... 详细»
-
-
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哪些
皮质类固醇激素常见的有复方氟米松软膏、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1、复方氟米松软膏:复方氟米松软膏属于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可以治... 详细»
-
-
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作用
皮质类固醇激素又叫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叫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又刺激到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的一类总称,由于这一类激素都由类固醇的结构,所以被称为甾体激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 详细»
-
-
类固醇激素有哪些副作用
类固醇又叫做类甾体或者甾族化合物,是分布在生物界的一大类衍生物的总称。类固醇激素多数是由身体各部位合成并分泌的,只有少数是由人工合成的。对于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功能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类固醇激素包括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