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感冒之后,妈妈发现丁丁这段时间老喜欢用力抓左耳,整个人也显得很是烦躁。特别是在喝奶的时候,吸几口奶,就要停下来一边哭一边扯耳朵。丁丁这些异常的举动让妈妈觉得很奇怪:这耳朵到底是怎么了吗?于是带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丁丁这些异常举动,竟是因为他患上了急性中耳炎。
小儿急性中耳炎,是指细菌和(或)病毒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而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据有报道,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约10%。
说到这,可能有些家长要开始疑惑了:为什么孩子鼻子和咽喉部的感染,也会跑到耳朵上引起中耳炎呢?解释这一点,我们先来看一下耳鼻喉的相关解剖:我们的耳鼻咽喉虽然是分布在不同的部位,看似相互独立、互不相通。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是可以通过咽鼓管相互连接的,咽鼓管在平时的时候是闭合着的。这样就可以防止咽部液体进入到耳朵,而在张口、吞咽、打哈欠等的时候,它则会打开,以调节耳内、外的压力,以维持鼓膜两侧压力的平衡,从而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
正是因为它们间是可以相通的,所以当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病菌也有可能会通过咽鼓管进入到耳朵,从而引起中耳炎。而相对于成人来说,孩子由于咽鼓管宽、短而平直,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置,咽鼓管的鼻咽部开口端几乎与鼻底相平。当上呼吸道道感染时,病菌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而侵犯到中耳,从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另外,有些家长在给孩子擤鼻涕时,可能会捏着孩子的两个鼻孔让他们用力擤鼻涕。殊不知,这种过分用力且捏紧两个鼻孔擤鼻涕的方式,也可使空气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从而出现耳的闷胀感及耳鸣,严重的话,还可使脓性鼻涕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而引起中耳炎的发生。
一旦发生中耳炎,大一些的孩子可能会跟爸爸妈妈说“耳朵好痛”“耳朵嗡嗡响”等。但对于还不会用言语来表达的小宝宝来说,就需要家长留心观察了。如果小宝宝在感冒后有出现夜间啼哭、用手抓耳、用头蹭枕头、无明显原因的发热,那么就该及时送往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做一个检查,以排除中耳炎的可能。
对中耳炎的处理,一定要做到及时、规范,以免使急性中耳炎发展为慢性中耳炎,影响到听力及后期的语言发育,再严重一些的还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林惠芳)
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耳鼻喉科 邹宇主任医师
-
-
耳聋耳鸣或是中耳炎 怎样预防中耳炎
中耳炎是由于患者耳部结构出现炎症,从而引发的一种耳部疾病。而且中耳炎多发于儿童,患有中耳炎者,耳朵将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严重者还有可能伴随发热、呕吐等并发症。若是儿童患有中耳炎,还有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 详细»
-
-
中耳炎诱因有这几个,预防中耳炎
中耳炎在耳鼻咽喉科很常见,其分类很多,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而且中耳炎好发于儿童,会导致耳痛、流脓、听力下降、耳鸣等不良后果,因此预防中耳炎十分重要,中耳炎诱因有这几个,避免这几个... 详细»
-
-
冬春感冒季,警惕小儿中耳炎
冬春季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感冒后,孩子除了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痛、咳嗽等鼻咽部症状,也可能有耳痛胀耳闷耳鸣等症状。医生提醒:冬春感冒季,孩子感冒后一旦出现耳痛、耳闷、耳鸣等症状,需警惕中耳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