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这次火速出征的抗疫,或许我这辈子难以有机会体验如此深刻的党员生活。尽管党的理论学习和党员修养锻炼对于一个有着十余年党龄的老党员来说早已目濡目染,但如何更好践行党的组织,为什么要做组织汇报?这些问题在抗疫的过程中我似乎找到了的答案。
党组织在哪?我有了新的见解。党组织是按需产生,随时产生。党组织不局限于领导,还应该是身边所有优秀的党员同志和他们的思想,党组织出现在国家的每一个关键隘口。此次,奔赴武汉前线抗疫,由于大家所在的党委和支委暂时不能直接领导,很快我们有了自己的组织-广东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队临时党委。在广东医疗队易学锋书记的召唤和指挥下,大家尽自己所能,展现所长,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武汉抗疫成功。1月28日,一个同事突然腹泻且加重,轮到他的值班,谁来接管他的工作,组织立马给了一个明确答案,让下一批的队伍临时顶替,我光荣接上。发现汉口医院所在病区隔离条件需要改进,且涉及医护人员的防护安全问题。医疗队感控组专家们和其他队员等挺身而出,协调当地医院和后勤快速装修,布置了新的隔离区和缓冲区。考虑到大家艰辛的工作后,有些同事出现了心理负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多家单位开通了免费心理咨询热线,做了针对队员和群众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后勤保障队王海明等党员同志等接到了源源不断各地防护物质和生活用品,高效登记和发放,忙而不乱。
此外,我们也有了临时的党支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党支部。郭亚兵同志担任该支部书记,他往往能火速召集队员,出现新情况果断调配。“我先来!”是郭亚兵同志的口头禅。队员们则坚决拥护郭书记的每一次先锋带头行动。支委李利护士长协调了整个医疗队护士岗的值班轮岗,支撑她的是各单位护理姐妹每日值班,日日如此。在这里,我们有了自己非常独特的体温监测微信群,汪琴同志发起了每次体温监测和报告,如果有队员漏报她会反复提醒,有力地监测了大家的安全。要知道,她仅仅是一名预备党员。
临时党组织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我们和既往组织的彻底脱离。时间稍长,大家容易疲惫前线问题也需要发现和总结,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关心,向组织汇报变得重要起来了。南方医院党委和院领导没有忘记我们。朱宏书记和李文源院长通过医院建立的视频我们分批交流,仔细聆听一线医护人员的声音。党员们率先汇报自己的前线工作,提出了目前的困难和下一步的工作生活计划。朱书记表示我们需要克服当前困难,他会携医院做好大后方的后勤让队员们能在武汉生活的更安心。李文源院长则亲切地慰问大家,期望我们做好防护,打赢这场战役,零感染回家。
科室领导陈仲清书记是我的恩师,每次的电话一聊就是半个小时,电话中洋溢着组织对于队员满满的关心,充满着老师对于学生的疼惜。他反复强调的要多向组织汇报,尤其是遇到困难,不能硬抗,重视组织的合力,医疗队健康才是对患者的最大保证。昨天他携全科支委,特意奔赴我家,送来了医院和科室的慰问。一次次的组织汇报和交流让我频频感到,个人的前线支援背后支撑的是一个强大而温暖的组织。
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朱宏同志、院长李文源同志汇报前线工作
南方医院党委和行政领导一行慰问抗疫队员家属
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陈仲清主任携党支部成员慰问抗疫队员家属
紧凑的工作下,前线接地气的是党员之间、队友之间更多的先锋模范行动,大家互相鼓励和照料。我们减少了直接的串门,让优秀感人的前线事迹记录下来,在微信群中不断传扬,时不时为彼此奉上一碗心灵鸡汤。大家能做的,是展现出今天比昨天更好,是相信明天比今天更加有希望。抗疫,加强了我的党性锻炼。
(通讯员:李晓姗)
-
-
哮喘病如何加强肺锻炼
叶家荣 主治医师
-
-
加强锻炼能够治疗早泄吗
李东杰 主治医师
-
-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康复锻炼...
陈镇秋 主任医师
-
-
偏瘫后怎么加强腿的力量
秦敏 主任医师
-
-
肺动脉高压要加强锻炼么
洪城 副主任医师
-
-
【驰援日记】保住自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致敬抗疫后方我的父母亲
自除夕开始,不觉到达武汉前线已经十余天了。或许临时的使命将成个人一生的自豪。突然间从一个平凡的医生被人民关注着,被单位表扬着,被同事朋友骄傲着,经常无所适从。冷静下来,我只能侥幸自己从事的神圣执业,庆... 详细»
-
-
【抗疫日记】同心抗疫,你出征,我守护
广州新一轮的疫情变化,牵动着每一个广州人的心,作为医务工作者,更加意识到此轮疫情的严峻复杂。每天看到新增人数跳跃的数字,我的心都不禁一怔,恨不得第一时间冲去前线跟大家奋战在一起。 详细»
-
-
【驰援日记】我是90后,也是抗疫女战士!
因为武汉疫情爆发,从1月18号开始,医院仿佛进入备战状态,气氛越来越紧张。护理部组织各种防护演练,抽调第一批、第二批应急人员;科室群不断发布各种通知、文件,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立即学习。作为医护人员,我... 详细»
-
-
【驰援日记】抗疫家书——来自前线的思念
五封家书,每一封都是不同的故事,每一封都有同样的心声:等你回家。传承四代的中医抗疫精神“我准备去武汉,随时出发。”“好的,我在急诊手术。”年二十九的这一个下午,父子间的对话一如既往的精简,十秒不到的电... 详细»
-
-
【驰援日记】隔离病区内的温暖时光
32床患者是一位年纪较大的老人,肢体一侧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病情较重需要卧床。老奶奶讲话有比较浓的武汉口音,这也给我们之间的有效沟通带来了一定困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