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康梦如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针灸科
炎症性肠息肉是一种肠道疾病,其特征是肠道黏膜出现炎症和息肉形成。中医认为,炎症性肠息肉的发生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中医疗法在治疗炎症性肠息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一、中医对炎症性肠息肉的认识
中医将炎症性肠息肉归为“肠癖”、“泄泻”等范畴。其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脾胃虚弱是发病的根本,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是主要的病理因素。
二、中医疗法的主要方法
1.中药治疗
-健脾益气:选用党参、白术、茯苓等中药,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清热利湿:使用黄连、黄柏、薏苡仁等药物,清除体内湿热,减轻炎症反应。
-活血化瘀:应用丹参、赤芍、桃仁等中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软坚散结:选用鳖甲、牡蛎、海藻等药物,软化和消散息肉。
2.针灸治疗
-针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肠道功能。
-艾灸:以艾条或艾炷熏烤穴位,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3.灌肠疗法
将中药煎剂通过灌肠的方式直接作用于肠道病变部位,可起到清热燥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
4.饮食调理
中医强调饮食对疾病的影响。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疗法在治疗炎症性肠息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较大的息肉或有恶变倾向的息肉,可能需要结合西医的手术治疗。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遵循医生的建议。
-
-
炎症性肠息肉是否需要摘除
炎症性肠息肉是否需要摘除,取决于息肉的大小、数量、症状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如果息肉较小、数量较少,且没有引起明显症状,如腹痛、腹泻、便血等,可以暂时不摘除,定期复查肠镜,观察息肉的变化情况。... 详细»
-
-
炎症性肠息肉怎么治疗
炎症性肠息肉是指由炎症所致的肠道黏膜上的肿块,通常发生在结肠和直肠部位。它通常是由于长期的炎症或炎症性肠病所引起的。炎症性肠息肉虽然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症状,但仍需及时治疗以预防可能的并发症。治疗炎症性... 详细»
-
-
肠息肉多大
肠息肉是属于肠道内增生性或炎症性或肿瘤性的疾病,一般来说,具体的大小也不完全相同,如果是不超过一个厘米的肠息肉,排除炎性的息肉,可以先观察为主,但是原则上来说,肠息肉也还是有一定癌变的可能性,尤其是一... 详细»